首先向关注我帖子的惠友们道个歉!因为瘦西湖预告已经很久了,却一直拖着没发。这不,明天我要开始休长假回家了,要暂别优惠多一段时间了,再不发,等我回来,估计都没几个人还记得我了,呵呵~ 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 游瘦西湖的当天,天气非常好,所以游人还蛮多的。 ![]() 瘦西湖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所谓“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 长堤的尽头便是“徐园”。它是辛亥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园中听鹂馆取名来自“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的楠木罩隔,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听鹂馆门前的这两大口铁镬,是 1500 多年前的镇水神器,当年扬州冶炼业的发达的扬州经济的繁盛由此可见一斑。 ![]() 徐园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精巧雅致。 ![]() 深入湖心的钓鱼台,原来是演奏丝竹乐器的地方。相传当年的乾隆皇帝逛到这儿,不知怎么的就来了钓鱼的兴趣。于是立即有人送上了鱼杆。可是瘦西湖里的鱼却偏偏不听话,平日里一呼百应的乾隆皇帝钓了半天,就是没有一条鱼上钩。这下陪同的扬州盐商着急了,当即悄悄选了几个水性好的水手带着活鱼潜到水下。举着荷叶,靠荷茎来换气。上面的乾隆鱼杆一落,下面的活龙鱼就被挂上了钩。这下乾隆爷自然是龙心大悦了。 ![]() “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 五亭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天花,亭外挂着风铃。五亭桥的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桥基在直线配上桥洞的曲线,加上自然流畅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 ![]() 相传在 1784 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的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而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就像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花了十万两银子跟太监买来了北海白塔的图样,当晚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这就是在扬州流传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 ![]() 熙春台是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它与小金山遥遥相对,都处在湖面的转折处。这里也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熙春”一词出自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意指熙春台前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的繁华场面。 ![]() “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 这个梅花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趣园。 趣园原为盐商府第,乾隆皇帝六下扬州时,曾四次前来游览,园名“趣园”也是乾隆钦赐,现在瘦西湖风景区内还保存着乾隆所题御碑“趣园”半块。残碑原为双面碑,留存的“趣”“园”两字恰好分别在正背面。 ![]() 已是10月,湖中的莲花在残叶的衬托下更显珍贵。 ![]() 不记得这座桥的名字了,只记得这边的水面铺满了浮萍,整个湖完全是绿色了! ![]()
草丛中盛开着星星点点的白花… ![]() 不知道这种是不是兰花?觉得很美就给她来了张特写~ ![]() 这可能是春节前我在本版发的最后一帖了,忆江南系列还有一站----杭州,对不住大家了,得等我休假回来了。在这里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的支持和关注,我们明年见咯!呵呵~ |
欢迎光临 地平线摄影网 (http://www.horphoto.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