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摄影网
标题: 毛虫呓语---游苏州陆巷古村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毛毛虫 时间: 2012-5-24 16:30
标题: 毛虫呓语---游苏州陆巷古村
苏州陆巷古村源于南宋,距今逾千年。村中有明代老街,各种厅堂鳞次栉比,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村落。
听说陆巷古村名人辈出,明清期间共出了41名进士、2名壮元。又听说这里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他年轻时参考连中三元,学问深奥;还听说“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故事不少,还蛮吸引人。要知道,俺可是“伯虎、秋香”的“铁杆粉丝”,不去哪行呢?
说走就走,从中午开始,飞机、火车、汽车的一路狂飙,风尘仆仆到陆巷古村已是晚上10点多。
几乎全国农村都差不多,大多数人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女人、幼童。
听说这里一天到晚只有早集那一点点时间你才可以看到几乎全村的人来这里“聚会”。于是,清晨六点半我便起来急匆匆的赶到建有三元牌楼的集市上。眼前为啥稀稀拉拉的人?一打听,才知道这古村落的人起得蛮早,早集五点多开,收市七点,无奈呀,这才是“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让人扫兴。
号称历史文化名村,果然名不虚传。那三座“解元、会元、探花”的牌坊是专门为宰相王鏊当年赶考连中而建造的。怪不得能当宰相,学问超人呀。连戏秋香的唐伯虎都称之“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这让我不由得肃然起敬。趁着人少,我深深的对那牌坊鞠了一躬,以表崇拜之心。
陆巷古村,古街小巷、古井深宅。
“柳毅传书”是一则美丽传奇的神话爱情故事,家喻户晓。东山“柳毅井”三字就是宰相王鳌在明正德九年所书,这让村里的一个个古井披上一层富有色彩斑斓的神秘面纱。
村内到处可见古井,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时间长河静静流淌在古井深处,纯净清凉的水,冬暖夏凉,从未干涸过,并默默的滋养着一代代陆巷人。古井不仅仅是古村落人们重要的生活依赖,而更多的是他们对古井的那份情感和感恩。
花红树绿中显露出的粉墙黛瓦,在朦朦的烟岚里,踏上古老的石板路,让你不知不觉中在幽长的巷子深处,进入那悠悠的历史长廊,去慢慢的品读那逝去的、耐人寻味的一个个古老的回忆。
由太湖通往村里是一条小河,小河的尽头是一个叫做“寒谷渡”的渡口。
小小渡口,建有楼亭,遮风挡雨,让人免受日晒雨淋之虞。唐伯虎是否就在这渡口的亭子里“戏”秋香?无可考证。唯一可以验证的,那就是过去的才子佳人,成双成对从这里上船游太湖寻欢作乐,至于做出些啥样风流事来,无需见怪,一切都顺理成章。
陆巷古村那些老房子四周你会看到许多枇杷树,老乡们对我说,这里的枇杷口感要比苏州市面上强得多,价格也高出许多,大部分出口。这对村民们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里原来不是种橘子的吗?山坡上,草丛中,那碗口粗的橘子树看要砍断,真让人心痛。”我好奇地问。
村民告我,“江南有名的陆巷橘年代久了,产出的橘子,退化了,不但个头小,口感也差,卖不上好价钱。于是,大家忍痛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橘树砍掉,改种枇杷树。”唉,这年头,此一时,彼一时,人即如此,何况草木?
吃农家饭,老板娘一定要你吃“太湖三白”。
不仅仅在陆巷你可以吃到银鱼、白鱼、白虾的“太湖三白”,沿太湖转圈看看?到处都挂着“太湖三白”的招牌。其实,一般人吃到嘴里大都是网箱养的,无论你有多高烹饪技艺,那股野味早已消失。真正是湖里打起来野生的银鱼、白鱼、白虾,蒸也罢、炖也罢,吃到嘴里那才是奇嫩异常,鲜美无比。
这里的一草一木,为古老的陆巷人积累了财富,随着历史的演变,村里聚集着显赫一时的名人和富豪,又为这里留下了大片的豪宅。经打听,陆巷古村1510户,人口4710人,干部12人,党员130名,现有养殖面积1300余亩,果树3800亩,拥有村固定资产450万元,每年净上交100多万元。虽然几千年过去了,这里的人依旧过着“桃花源”的日子。
“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仅仅是山西乔家大院的专利。古老的陆巷也是以“挂灯笼吓年兽”,家家户户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这里挂灯,除了喜兴,据说还有压住邪物吃小鬼的效用。
深深的巷内远处,忽见一红衣女子闪过,莫不是秋香显现?我急忙赶过去,但早已不见踪影。唐伯虎到底点没点过秋香?作为铁杆粉丝的我,在这古巷中苦苦寻觅那蛛丝马迹......后遇到一家开碧螺春茶馆略有几分姿色的老板娘,付50元讨碗茶喝,才略知一二。
相传,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经常出入王家。其中,祝枝山特别爱好做媒,就极力撮合唐伯虎与王鏊女儿的婚姻。在这后院或者是那村口“寒谷渡”渡口也曾见过几次面,但最终没有成功。由此证明,唐伯虎也不是演绎中那种轻狂之徒。好人呀,正经的很咧!
唐伯虎从哪里来?秋香又到哪里去?唐伯虎和秋香如何在这里折腾?仅仅是那些百般无聊的文人墨客们的一个杜撰而已。只是唐伯虎的确出言“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赞过宰相王鏊,却没有在此处点过秋香。
就要离开这古村落,是为俺山西老乡唐伯虎遗憾?还是为江南女子秋香惋惜?想到此,不免有些失落感。
这才是:
唐寅籍属晋,
琴棋书画狂。
任凭千里游,
未必点秋香。
啊?有人不禁要问?你来一趟苏州,这唐伯虎咋就成山西人啦?
以往打开网络点击唐伯虎哪里人?你得到的总是“唐寅,明朝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这样的答案。解释的多么不厚道呀?
嘿嘿,告诉你,唐寅唐伯虎,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请不要狡辩,那落款时他咋不写“伦敦唐寅”?“纽约唐寅”?或者是“非洲唐寅”呢???板起指头算算?唐宋元明清,从大槐树下又走出去多少山西人?“晋昌唐寅”,这可是唐伯虎自己写的,没人强迫。要知道,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掉自己的祖宗。
DSC_001.jpg
(185.02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DSC_002.jpg
(198.89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DSC_003.jpg
(214.14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DSC_004.jpg
(235.86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DSC_006.jpg
(185.9 KB, 下载次数: 8)
设为封面
DSC_007.jpg
(244.18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DSC_010.jpg
(166.24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DSC_011.jpg
(232.51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DSC_012.jpg
(172.34 KB, 下载次数: 11)
设为封面
DSC_013.jpg
(166.47 KB, 下载次数: 8)
设为封面
DSC_014.jpg
(233.45 KB, 下载次数: 16)
设为封面
DSC_015..jpg
(142.57 KB, 下载次数: 8)
设为封面
DSC_016.jpg
(239.44 KB, 下载次数: 11)
设为封面
DSC_017.jpg
(202.33 KB, 下载次数: 8)
设为封面
DSC_018.jpg
(232.21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DSC_019.jpg
(162.54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DSC_020.jpg
(168.31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DSC_021.jpg
(188.57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DSC_022..jpg
(141.04 KB, 下载次数: 8)
设为封面
DSC_022.jpg
(162.3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DSC_023.jpg
(197.22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DSC_024.jpg
(247.15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DSC_025...jpg
(201.75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DSC_025..jpg
(153.58 KB, 下载次数: 8)
设为封面
DSC_025.jpg
(159.51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DSC_026.jpg
(109.13 KB, 下载次数: 8)
设为封面
DSC_027.jpg
(124.64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DSC_028.jpg
(200.58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DSC_029.jpg
(226.04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DSC_030.jpg
(140.08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DSC_031.jpg
(162.74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DSC_033.jpg
(185.49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DSC_034..jpg
(251.92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DSC_035.jpg
(152.44 KB, 下载次数: 8)
设为封面
DSC_036.jpg
(197.26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DSC_037.jpg
(166.07 KB, 下载次数: 11)
设为封面
DSC_038.jpg
(163.2 KB, 下载次数: 8)
设为封面
DSC_039.jpg
(140.61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DSC_040.jpg
(225.86 KB, 下载次数: 11)
设为封面
DSC_041.jpg
(230.5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DSC_042.jpg
(156.02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DSC_043.jpg
(201.15 KB, 下载次数: 8)
设为封面
DSC_044.jpg
(179.7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DSC_045.jpg
(128.92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DSC_046.jpg
(195.97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DSC_047.jpg
(185.5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DSC_048.jpg
(179.34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DSC_050.jpg
(111.12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DSC_051.jpg
(244.34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DSC_054.jpg
(166.3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DSC_055.jpg
(207.49 KB, 下载次数: 8)
设为封面
DSC_056.jpg
(116.45 KB, 下载次数: 11)
设为封面
DSC_057.jpg
(154.4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作者: 金风玉露 时间: 2012-5-24 17:28
精彩的文字再加了图,真好
作者: 臆先生 时间: 2012-5-24 17:30
毛虫老师的纪实总是那么引人入胜,让人看了欲罢不能,住在苏州旁边这些年,居然从来没了解过陆巷古村,真是惭愧......改天定要带上相机,如老师般,用心去看一遍,用心去记录下........
作者: 大毛毛虫 时间: 2012-5-24 18:12
精彩的文字再加了图,真好
金风玉露 发表于 2012-5-24 05:28 PM 
上碧螺春!
作者: 立早1951 时间: 2012-5-24 18:17
回复 1# 大毛毛虫
一组好纪实!欣赏、学习!

作者: 离离原上草 时间: 2012-5-24 22:32
好亲切.曾经在那里留有鞋印子啊.回头慢慢看毛毛虫的文字.俺当时就是在那晃了一圈,它的历史一点没记住.
作者: 大毛毛虫 时间: 2012-5-24 22:38
好亲切.曾经在那里留有鞋印子啊.回头慢慢看毛毛虫的文字.俺当时就是在那晃了一圈,它的历史一点没记住.
离离原上草 发表于 2012-5-24 10:32 PM 
最大的收获就是唐伯虎没点秋香,唐伯虎是山西人。
作者: 君君 时间: 2012-5-25 08:46
强纪实
作者: 摄影湿 时间: 2012-5-25 15:25
跟着楼主游古村。
作者: 唐老鸭 时间: 2012-5-25 15:43
好拍摄 欣赏 支持咯
作者: 大胡子 时间: 2012-5-25 15:59
本帖最后由 大胡子 于 2012-5-25 16:01 编辑
毛虫哥散文也写得好啊,长知识, 读来也妙趣横生。 苏州去了多次, 陆巷古村,却是不曾落脚,一定要去探探了。
我倒是想好奇 ,那颇有姿色的老板娘 ,是何等模样 ,又嫁了何人啊 。这不是现实版的伯虎点秋香嘛。
作者: 大毛毛虫 时间: 2012-5-25 17:00
毛虫哥散文也写得好啊,长知识, 读来也妙趣横生。 苏州去了多次, 陆巷古村,却是不曾落脚,一定要去探探了 ...
大胡子 发表于 2012-5-25 03:59 PM 
哈,聪明的胡子,我就是这样想的,没敢写。
作者: 笨笨熊 时间: 2012-5-25 19:59
好纪实!!!精彩~记录了古村的点点滴滴
作者: 红松树林 时间: 2012-5-25 20:56
漂亮记实,欣赏
作者: 苦咖啡 时间: 2012-5-26 09:32
好纪实 欣赏!
作者: 如梦初醒 时间: 2012-5-26 12:42
写实大片!
作者: 定格时间 时间: 2012-5-26 16:17
欣赏
作者: 迷摄之徒 时间: 2012-5-26 16:37
欣赏 支持
作者: 大毛毛虫 时间: 2012-5-28 20:57
毛虫老师的纪实总是那么引人入胜,让人看了欲罢不能,住在苏州旁边这些年,居然从来没了解过陆巷古村,真是 ...
臆先生 发表于 2012-5-24 05:30 PM 
一定要秋天去,古村会变得五彩斑斓。
作者: 韵语 时间: 2012-5-29 00:02
好精彩的一组纪实!欣赏、学习
作者: 韵语 时间: 2012-5-29 00:08
慢慢看,细细品味,觉得有很深的内涵,我得好好学习!
作者: 由此生风 时间: 2012-5-29 09:57
陆巷没去过。这次跟着毛虫转了一圈,有意思。
作者: 大毛毛虫 时间: 2012-5-29 14:19
慢慢看,细细品味,觉得有很深的内涵,我得好好学习!
韵语 发表于 2012-5-29 12:08 AM 
最好自己去感觉,这样才有收获。
作者: 送战友 时间: 2012-5-30 08:16
好拍摄 欣赏
作者: 明珠子 时间: 2015-1-28 15:22
配上文字之后,感觉有历史的印记,更想去体验一番。
欢迎光临 地平线摄影网 (http://www.horphoto.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