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摄影网
标题: 《穿越西藏》 [打印本页]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14 03:01
标题: 《穿越西藏》
我的西藏之旅
■路明
1998~2004年我用了7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西藏的拍摄。
我这里所说的西藏是一个广义的西藏,它不光包括西藏自治区的七个地市,还包括云南省、四川省、甘肃省、青海省的大部分藏区,甚至还包括了与青藏高原彼临的帕米尔高原和塔克垃玛干沙漠。所以与其说我拍西藏还不如说拍青藏高原更为贴切。
青藏高原是一片凝重、庄严的土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崇山竣岭,横亘拱卫,巍巍群山,积雪盈顶,西藏几乎拢抱世界上所有最高的山脉,北有连绵千里的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南有地球上最年轻的,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还有喀喇昆仑山脉,横断山脉,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萧萧群山,雪峰林立,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包括新藏线上喀喇昆仑山脉的乔戈里峰共有6座。
西藏的天空永远是那样的湛蓝如洗,西藏的空气永远是那样的沁人肺腑,我是被西藏震撼以后才迷恋上它的。在我去西藏之前,我只是向往,可是多少年来我一直不敢一试,我被各种各样危言所左右,一直到了1998年我才有了一次与一个“老西藏”同行的机会,我硬着头皮去了,那是第一次进入西藏,在那之前我虽也去过一些如迪庆、阿坝、甘南和青海的一些藏区,但是进入西藏的中心那还是第一次,当飞机降落在拉萨的贡嘎机场时,开始我是紧张的,当我谨慎地走下悬梯……走出机场后,我就有了自信,我好象对高原的缺氧并没有太大的反应,此后的八天我一直在拉萨和日喀则两个地区,虽然高原反应不大,但我也没敢再深入西藏腹地。那一次仅八天,然而西藏这片迷人的土地震撼了我,以至我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地进藏,七年七进西藏,八过藏区,行程八万里,终于我对西藏的表面有了一点初步的了解。
七年来,我翻过了青藏高原的所有山脉,走遍了西藏境内的拉姆拉错、纳木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当葱雍错、色林错和巴松措等数十个著名的湖泊,走过了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以及长江、黄河的源头,开始进藏我没有目的地到处乱走,后来才算有了一些计划,我所走过的路线,大致归纳算是六条,当然我行走的顺序并不象我写那么顺其自然,实际上有些路线我不止走过一次,往往为了一张照片,有时候会往返走上三、四次来回上万里路程。
这六条路线第一条是:走进喜马拉雅(日喀则地区),是从拉萨出发经日喀则、江孜、亚东、拉孜、定日到樟木中尼边境,然后回程经珠峰、日喀则回拉萨。
第二条是:神秘的阿里(新藏线),是从拉萨出发经日喀则、拉孜、萨嘎、玛旁雍错、普兰、扎达、噶尔、日土、班公错、界山大板、泉水沟、红柳滩、三十里营房、库地大板到叶城。
第三条是:西藏的江南林芝(川藏线),从拉萨出发沿雅鲁藏布江经米拉山口、八一镇、鲁朗、排龙乡、波密、然乌、察隅、八宿、左贡、芝康、巴塘、雅江、康定、泸定、雅安到成都。
第四条是:青藏线,从西宁到海南州、果洛州、玉树州再回西宁,经塔尔寺、青海湖、格尔木、昆仑山口、五道梁、沱沱河、格拉丹东、唐古拉山口到那曲。
第五条是:环绕西藏,从拉萨出发到乃东、错美、错那、曲松、加查、朗县、米林、八一镇、波密、八宿、芒康、理塘、新都桥、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昌都、丁青、巴青、比如、那曲、班戈、申扎、双湖、尼玛、改则再南下措勤、拉嘎经日喀则到拉萨。
第六条是:香格里拉之路,兰州进入甘南藏区经拉卜楞寺、合作,四川的若尔兰、红原、马尔康、小金县、丹巴县、康定、理塘、稻城、乡城,云南的中甸、丽江一直到泸沽湖。
西藏给人除了壮丽的雪域山峰和美丽的江河、湖泊以外还有历史悠久的藏文化和古老神秘的宗教历史。进入西藏你随处可见高山雪峰,美丽的湖泊,大小寺院林立全藏,手拿转经筒的信徒,磕长头的朝拜者,穿梭于这大山湖泊,寺院之间。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西藏。
说西藏不能不提宗教,说到西藏的宗教,人们就会想到藏传佛教。到过西藏的人都知道藏传佛教对西藏的渗透,可以说无处不在,以藏传佛教为载体的文化内容已成为藏民族主体文化的一部分,藏传佛教已成为生息在西藏高原广大人群的精神支柱和情感寄托。
藏传佛教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独特的文化现象,藏传佛教是历史留在雪域的神奇作品。然而藏传佛教究竟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它涵括着哪些内容?这一宗教形式何以对藏民族有着那么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它在青藏高原众多民族中为何经久不衰?所有这些问题召集都成了不容忽视的课题。
我不是藏学研究者,我只是一个酷爱西藏的游人,我看到的只能用我的镜头做一简单记录,在照片记录之余,我也试着用文字记录一些见闻《藏穿越西藏》,是一本摄影画册,是一本旅行记录,是一部涵括八万里藏区的藏地图文资料。
1穿越西藏八万里路线图.jpg
(86 KB, 下载次数: 35)
设为封面
158-10.jpg
(168.02 KB, 下载次数: 44)
设为封面
=171-4.jpg
(176.57 KB, 下载次数: 38)
设为封面
=16_4_.jpg
(194.82 KB, 下载次数: 42)
设为封面
06772-1-P214.jpg
(173.37 KB, 下载次数: 40)
设为封面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14 03:04
执著的行者
代序
西藏,已经是个文化符号。
我同意西藏作为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存在,其实,西藏仅仅作为一个名词,也已经够耐人寻味的了。
所以,我一直坚持:以什么样的方式行走西藏,决定者“西藏行”这类书的特质、风格乃至分量。
路明,走西藏,而且一走就是八万里,他来来回回地折腾,我们断断续续地在他回到城市里的时候见面,不知不觉就拿了进藏的次数来作开场白“上次你从西藏回来的时候……”“那是我冬天进藏的时候……”
时间真快。
他走完了八万里,而且做好了他所有的照片。
神山。圣湖。喇嘛庙。
青稞酒。酥油茶。玛尼堆上的五色经幡。
康巴男人走四方。匍匐在地的信徒上天堂。
我惊叹,为西藏,也为作者。
因为我知道:艺术靠人格成全。
他是如何在荒漠高原上找到向导?如何适应那常人不易适应的恶劣气候?如何照顾他那每八分钟就有一次早博的心脏?如何吞咽风干的生肉?如何背着沉重的行李在海拔6000米的冰川上躲过急流险滩……
他是真正的勇者,敢于向西藏要梦想,向未知要未来。
他的脸上从无惧色,也从不轻言放弃,他用手捋了把脸很随便地说了声“晒脱皮了”,就轻易地将所有的疼痛一笔购销了。
他的眼里,只有西藏的美。他用他的镜头过滤了西藏之行的所有艰辛,用一个艺术家的专业和敬业,呈现给我们一个洁净如新的天堂。
他很羞涩,即便付出了这么多,他好像诚惶诚恐,邀请我们看照片时不断地重复者他此行的遗憾——对西藏,他永远不觉得自己已经懂了,相反,他还想去,而且在那里结识了可以托付性命的朋友。
我为他骄傲,更为他高兴。
在这样烦嚣的社会,他的执著和赤诚真的少见;在不信仰宗教的他的身上,对自然的神性的追随和探寻更是少而又少;最重要的是,在行走和出书这两件都不易的事情上,他的认真和聪慧……“仿佛若有神助”这是他告诉我的。
他没告诉我的,是这本书里的文字。
他用书告诉了我。
眼里沉醉的风景,他心里刻骨的忧伤,他在深夜的孤独,他在风雪夜晚对最爱的人的温暖回忆……这些,像一支又一支熟稔又浪漫的歌谣因沾染了岁月的风尘而格外有味道。
也特别让我动容。
他懂了西藏。用脚,更用心;用镜头,更用痴心。
我还是坚持:以什么样的方式行走西藏,决定者“西藏行”这类书的特质、风格乃至分量。正是站在这样的立场,我格外亲睐路明那朴素、练达而又温暖的文字,这是经过了打磨才有的朴素,经过真风雨才有的练达,经得住认真生活的人的揣摩和敲打。
本书文字的温暖也与众不同,这是我最为推崇的地方:他用了延展度很高的文字和语感亲切的语词,话语的表达方式也接近西藏独有的自由和天马行空……这已经超出了技艺和规则,是真正的仁慈和宽容才能造就的温暖。
路明告诉我,他在绒布冰川刺骨的寒风和冰水中的摄影经历,我听傻了,他让我第一次从一味地敬畏西藏变成敬畏人,敬畏人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想说的是,我和路明一样,这八万里,使我们和他一样,更敬畏艺术,更敬畏人生。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宪民
Scan038.jpg
(164.82 KB, 下载次数: 38)
设为封面
17.jpg
(195.52 KB, 下载次数: 32)
设为封面
=37.jpg
(168.67 KB, 下载次数: 32)
设为封面
=171-4.jpg
(176.57 KB, 下载次数: 45)
设为封面
=159-9.jpg
(193.13 KB, 下载次数: 39)
设为封面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14 03:07
一、圣 城 拉 萨
1.在巅峰之城,听色彩的流淌
有一座城,在3650米之巅,有1300年之久,每年沐着3000多小时的日照,恍若光亮透彻的高原珍珠,散发着圣洁无邪的灼热光芒。
没错,这就是拉萨。
拉萨古称“逻娑”、“逻些”,藏文意为“羊土”。相传,拉萨昔为沼泽地带,文成公主进藏初建大昭寺时曾用山羊负土填平而得名。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定都逻娑。到9世纪改称拉萨,意为“圣地”、“神地”,并沿用至今。随着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宗教的兴盛,逐步兴建了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此后的1300余年间,经过执政者不断经营,在拉萨河谷平原上形成了以宫殿、佛堂、民居为主的独具特色的历史名城。现今拉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544平方公里。辖7县1区,总人口4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近14万,有藏、汉、回等3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地处拉萨河谷肥沃阶地上,南北山地夹峙,呈东西带状分布,地势由东向西倾斜。这个奇迹般的城市,气势恢弘的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交相辉映,面色古铜的藏民和各种肤色的游客充斥着街道和庙宇,他们如此奇妙地构成了一个色彩无比复杂的画面。
在拉萨,每一个镜头望出去,都是极具深意的画面。
比如,布达拉宫。
作为昔日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和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布达拉宫是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这座无与伦比的神宇宫阙被誉为世界十大杰出土木石建筑之一,集中体现了西藏建筑、绘画、宗教艺术精华,所藏的大量历史宗教文物亦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价之宝。
当我的双脚踏上布达拉宫山脚下那巨大的花岗石阶的时候,我在内心默念:这世界上最高的宫殿群,它神秘、肃穆、伟岸、傲立尘世;它荟萃世间最美好的珍宝和最伟大的心灵,它无视一切世俗的价值……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我抬脚进入了这个奇迹,也进入了一个色彩的天堂。
东大殿的壁画“照镜子”就是个例子。
“照镜子”故事的主人公是另一位著名的唐朝入藏公主——金城公主。藏史记载,藏王赤德祖赞有一太子,名叫江察拉温,“容颜妙好,恍如天人”,长的英俊潇洒。藏王想仿效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唐都,去迎请金城公主。唐皇问公主是否愿意,公主并不作答。原来公主有一面神奇的宝镜,可以照见未来和远方的事物,便取出来观察。她从镜中看到吐蕃雅隆地方非常富饶美丽,太子也极为威武英俊,因此便满信欢喜,就答应来吐蕃了。谁知太子在迎接公主的途中打马奔驰,不幸落马而死。金城公主从宝镜中看到此景,不禁万分悲痛,镜子从手中脱离下来,摔成两半,就是日月山。而后,她决定“无论苦乐,仍当来藏也”。
这幅壁画色彩丰富复杂,几乎可以说用尽了你能想像的所有颜色。但它的意思是如此单纯,就是人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向往。貌美如花的公主在看到太子落马时黯然神伤,她捂上了眼睛,宝镜珰琅落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其实在走着一个自以为是的怪圈:轻信自己的眼睛和经验,只站在自我的立场,往往在最得意轻狂的瞬间,被促不急防地一剑穿心。
公主的泪水有很多种颜色构成,饱满绚烂如一条河流。在这一刻,她唤醒了我无比沉重的愧悔和自省,我何尝摔碎过自己的“宝镜”,听从心灵的指引?
如果说布达拉宫因充斥了世界上所有的颜色而厚重深远,那么哲蚌寺则因纯净无垠的白色俘获所有虔诚的心。
哲蚌寺,黄教六大寺中规模最大的寺院,就象它的名字“雪白的大米高高堆聚”一样,这座寺院由一群重重叠叠的白色建筑群体构成,宛如一座洁白美丽的山城。和这个洁白所在相称的是另一个让人动容的“雪顿节”,这个源于哲蚌寺的节日,每年藏历六月十五到六月三十日,该寺所有的僧人都要按规定在寺内坐夏,不能随意外出,以免踏死孵化不久的幼虫。“坐夏”期间寺庙的施主便来奉送酸奶,表示慰问和祝福。在五世达赖驻锡哲蚌寺时,许多藏戏团体还来为僧人演出,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固定节日,一个奉献酸奶和表演藏戏的节日。
一个朴素洁净如同雪山和酸奶般的节日让我激动。更让我激动的是,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在西藏达成了神旨般的默契,没有人怀疑这一切的意义,信仰就是全部。
信仰就是安心。
6_16_.jpg
(169.33 KB, 下载次数: 39)
设为封面
7_1_ 拷贝.jpg
(203 KB, 下载次数: 38)
设为封面
1003-1圣城拉萨.jpg
(183 KB, 下载次数: 44)
设为封面
2-1-01.jpg
(198.24 KB, 下载次数: 36)
设为封面
6_18_.jpg
(191.5 KB, 下载次数: 41)
设为封面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14 03:09
拉萨
10_4_.jpg
(187.43 KB, 下载次数: 44)
设为封面
10_3_.jpg
(198.92 KB, 下载次数: 40)
设为封面
8_26_.jpg
(178.56 KB, 下载次数: 32)
设为封面
8_5_.jpg
(179.57 KB, 下载次数: 31)
设为封面
2.jpg
(208.97 KB, 下载次数: 36)
设为封面
作者: 小豪 时间: 2008-8-14 08:24
强!
作者: 识伊 时间: 2008-8-14 09:09
很精彩,楼主费心费力了。
作者: 南木 时间: 2008-8-14 09:19
大气.辽阔.高原色彩浓厚.
作者: 喜而喜 时间: 2008-8-14 09:32
图文并茂,特别是文章,顶!羡慕楼主的经历。
作者: 感觉阳光 时间: 2008-8-14 09:40
做个长帖吧
作者: 岸上渔民 时间: 2008-8-14 09:51
精彩的西藏风光
作者: 城市大眼 时间: 2008-8-14 10:03
看来这将是个长贴!
作者: 感觉阳光 时间: 2008-8-14 10:12
希望能通过这个帖子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西藏及西藏文化,支持!坚决支持!!
我们说西藏总感觉是赶时髦,其实真正了解西藏多少呢?可能我们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知道。。。(自责一下)
望楼主倾其所有毫无保留。
作者: 海的那一边 时间: 2008-8-14 10:13
漂亮~
作者: 感觉阳光 时间: 2008-8-14 10:19
希望你的朋友路明也能来这里发帖,跟我们说说西藏的风土人情、礼仪举止、文化等等,哪怕是一句简单常用的藏语,以及最常用的文字。。。
作者: 一缕阳光 时间: 2008-8-14 11:27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15 10:01
原帖由 感觉阳光 于 2008-8-14 10:19 发表 
希望你的朋友路明也能来这里发帖,跟我们说说西藏的风土人情、礼仪举止、文化等等,哪怕是一句简单常用的藏语,以及最常用的文字。。。
谢谢你的大力支持,我就是路明。这个帖子,将会有400张图片,30000文字。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15 10:11
2.天葬,死亡并不虚无
在拉萨,我体验到的不单只是天人合一的恢弘建筑和如梦似幻的美景,我还体验到了生死的意义——在拉萨东北的墨竹工卡县的直贡寺天葬场。
传说,世界上最出名的天葬台有三个,一个在印度,叫斯白天葬台,由密宗大师龙树开辟,举世闻名的“神奇尸体讲述的故事”,便是以斯白天葬台为背景产生的;一个在西藏山南,叫青朴天葬台;另一个在西藏拉萨,叫直贡天葬台,由直贡葛举大师觉巴.纪登贡布开辟。这三个天葬台中,直贡天葬台最高、最大、有“直贡曲佳”之称,意思是“永生永恒之地”。藏胞们还相信,直贡天葬台是四位空行仙女从印度斯白天葬台搬来的,四只神鹰也跟着飞到这里停落在葬场四周。离天葬台不远的6座佛塔是直贡活佛圆寂的灵塔,还有许多刻有经文的小石片,是人们为超度而刻写的。据说,印度斯白天葬台和直贡天葬台之间有一丝阳光联结着,死者的灵魂可以顺着这一丝阳光活动于印度和西藏之间。
我是在一个下雪的清晨来到直贡天葬台的,白茫茫的山坡上到处可以看到鹰,初看到鹰我还联想到了飞行,空中霸主等很阳光的内容,后来在西藏的经历使我明白,在西藏,看到鹰,特别是这种食人骨肉的鹰(秃鹫),就只是意味着死亡就在附近。
这就不能不讲讲天葬的来历,据史书记载,西藏最早并不实行天葬,而是墓葬。山南琼结县的藏王墓就是最生动的说明。据说,公元11世纪,印度著名僧人唐巴桑杰来到西藏创立了葬传佛教希解派。他竭力鼓励民众进行天葬,亲自率领信徒围绕天葬台念佛超度死者的灵魂,贱视肉体,认为灵魂已经脱体,留下的只是一副皮囊没有什么用处,用来喂鹰鹫就是一种功德,有利灵魂转世。佛教徒还认为天葬台周围的神鹰是比丘的化身,本身就有通神的魔力。凡人把自己的尸体供养,就能赎回生前的罪孽,他的灵魂将被神鹰驮上天堂或投胎到好人家。因此,尸体如果被鹰吃得一点不剩,头发由天葬师焚烧干净,死者的亲属便认为死者的灵魂已经进入了“三善趣”,即转生趋向天、人、阿修罗。反之,灵魂将坠入地狱。
直贡天葬台是西藏最繁忙的天葬台,有的尸体从拉萨、山南,甚至从林芝、那曲等地运来。
还是说说那个下雪的早上吧。
天葬台被铁丝网围着,大约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但真正实施天葬的地方大约只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这地方下面铺垫着石板。
石板上放着一个个白色的人形“包裹”。一片肃穆而死寂。
这些包裹就是要进行天葬的尸体了。这些尸体用哈达包裹,天不亮就由死者的家属运到直贡寺,再由孝子将其背到大殿左前侧的石板上。几十个喇嘛开始念经,以超度死者亡灵升天。这个程序结束后,再将尸体运上天葬台。
我,就在天葬实施地几米远的地方,第一次如此清晰真实地看到了全面的天葬过程:天葬师解开尸体的包裹,开始切割头皮和人肉,带发的头皮是要烧掉的,其余的肉一块一块地割下喂鹰,不容易剔的肉就连同人的骨架一起拖入鹰群,让鹰剔啄,然后再将骨架拖回石板上用斧头剁成小块,再用石锤砸碎,做成粘粑继续喂鹰,总之吃得越干净越好,直贡天葬台的鹰很多,我去的那天有300多只,听说最多时有2000多只。
天葬师们很敬业,他们费力地砸着骨头,血汁四溅,甚至溅到了我的脸上、身上和镜头上。那一刻,我并没有害怕,只是觉得诧异,大概只有在这雪域圣地,只有心怀虔诚,才能有面对这赤裸白骨的勇气。否则,每日操作与“死”相关的营生,拿什么来作为生的动力?
也许,我对死亡的理解层面太过单一。就象唐巴桑杰所信仰的那样,死也是生,永生的是灵魂,腐朽的是皮肉。
我从来不对临终的痛苦感到恐惧,它是可以理解的,因而也是可以接受的。真正令人恐惧的是死后的虚无,那是十足的荒谬,绝对的悖理。而且,恐惧并非来自对这种虚无的思考,而是来自对它的感觉,这种感觉突如其来,常常发生在夜间突然醒来之时。我好像一下子置身于这虚无之中,绝对地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然后,当我的意识回到当下的现实,我便好像用死过一回的人的眼光看我正在经历的一切,感觉到了它们的虚幻性。好在虚无感的袭击为数有限,大多数时候我们沉溺在日常生活的波涛里,否则没有一个人能够安然地活下去。
从天葬台回来,我突然觉得死亡后也许并非虚无,波伏娃的《人总是要死的》想说明什么呢?是的,不死也是荒谬的。没有死,就没有爱和激情,没有冒险和悲剧,没有欢乐和痛苦,没有生命的魅力。总之,没有死,就没有了生的意义。
普罗米修斯把这也算作他的功德之一:“我把盲目的希望放在人类心里,使他们不再预料着死亡。”
是的,尽管人人都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预先知道自己死亡的确切日期。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我总能指出一个我肯定已经不在人世的日子,而当我置身于这个日子去想现在的一切,我、我所爱的人、因为我而遭受幸福和不幸的人都已经不复存在,这一切的追求、选择、激情、苦恼是多么无稽。
[ 本帖最后由 感觉阳光 于 2008-8-16 00:21 编辑 ]
未标题-2.jpg
(201.52 KB, 下载次数: 19)
设为封面
未标题-37.jpg
(187.74 KB, 下载次数: 19)
设为封面
1270直贡提天葬台.jpg
(156.35 KB, 下载次数: 22)
设为封面
Scan016直贡提寺天葬场.jpg
(194.18 KB, 下载次数: 20)
设为封面
abbr_92800e4a0d2476c5223190e5397684bc.jpg
(174.94 KB, 下载次数: 21)
设为封面
作者: 城市大眼 时间: 2008-8-15 10:14
震撼的文字!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15 10:22
拉萨地区图
18.jpg
(184.55 KB, 下载次数: 21)
设为封面
35.jpg
(176.73 KB, 下载次数: 23)
设为封面
11_31_.jpg
(183.23 KB, 下载次数: 23)
设为封面
17_35_.jpg
(178.81 KB, 下载次数: 24)
设为封面
10_8_.jpg
(183.42 KB, 下载次数: 24)
设为封面
作者: 感觉阳光 时间: 2008-8-16 00:24
原帖由 luyi28 于 2008-8-15 10:01 发表 
谢谢你的大力支持,我就是路明。这个帖子,将会有400张图片,30000文字。
太好了!!那将是一个图文并茂的超长贴呢,提个小小建议:大段文字在黑背景下看起来特别累,建议用灰色.

作者: 感觉阳光 时间: 2008-8-16 00:32
看完文字很期待天葬的图片,但心里还是有点怕怕的。。。
西藏的风俗好像是不允许外人观看和拍摄天葬的吧?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16 03:04
拉萨地区图片
185-19.jpg
(178.97 KB, 下载次数: 16)
设为封面
176-25.jpg
(179.29 KB, 下载次数: 15)
设为封面
183-34.jpg
(184.55 KB, 下载次数: 18)
设为封面
39.jpg
(170.45 KB, 下载次数: 14)
设为封面
143.jpg
(193.24 KB, 下载次数: 16)
设为封面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16 03:11
拉萨地区图片
209-32.jpg
(185.02 KB, 下载次数: 18)
设为封面
1003-1圣城拉萨.jpg
(183 KB, 下载次数: 17)
设为封面
209-9.jpg
(174.02 KB, 下载次数: 14)
设为封面
209-18.jpg
(178.27 KB, 下载次数: 16)
设为封面
195-19.jpg
(192.22 KB, 下载次数: 18)
设为封面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16 03:22
原帖由 感觉阳光 于 2008-8-16 00:24 发表 
太好了!!那将是一个图文并茂的超长贴呢,提个小小建议:大段文字在黑背景下看起来特别累,建议用灰色.
找了半天,不知道怎么才能出灰背景?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16 03:40
拉萨地区图片
[ 本帖最后由 luyi28 于 2008-8-16 03:45 编辑 ]
1024哲蚌寺是黄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jpg
(174.98 KB, 下载次数: 19)
设为封面
1006药王山的石刻经石堆.jpg
(176.18 KB, 下载次数: 17)
设为封面
1005藏历年的时刻.jpg
(162.28 KB, 下载次数: 17)
设为封面
1004大召寺.jpg
(146.57 KB, 下载次数: 19)
设为封面
2-6-06722-5-P40-41.jpg
(504.24 KB, 下载次数: 16)
设为封面
2-5-06722-5-P38-39.jpg
(289.19 KB, 下载次数: 16)
设为封面
作者: 玎玲咣珰 时间: 2008-8-16 12:06
精彩。居然有天葬的镜头,见识了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16 23:34
原帖由 感觉阳光 于 2008-8-16 00:32 发表 
看完文字很期待天葬的图片,但心里还是有点怕怕的。。。
西藏的风俗好像是不允许外人观看和拍摄天葬的吧?
在拉萨的天葬台是不给看天葬的,但是在直贡提寺天葬台游客可以在距天葬场大约20米的地方看天葬。天葬的具体细节是不允许拍的,我也只是拍了天葬场,看不到具体细节。不过倒是有人在一些偏远的天葬台拍过很具体的天葬细节。
作者: 农夫 时间: 2008-8-16 23:38
漂亮的西藏,漂亮的影像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18 03:55
拉萨图片
1018-1温泉泳池.jpg
(175.56 KB, 下载次数: 14)
设为封面
1016罗布林卡是昔日达赖喇嘛的夏宫.jpg
(117.33 KB, 下载次数: 11)
设为封面
1015楚布寺是噶嘛噶举派的主寺.jpg
(141.17 KB, 下载次数: 20)
设为封面
1013走出拉萨第一景.jpg
(171.01 KB, 下载次数: 16)
设为封面
1012憎院橱屋.jpg
(178.16 KB, 下载次数: 14)
设为封面
作者: 城市大眼 时间: 2008-8-18 10:09
再来欣赏!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19 03:30
拉萨河船工
1021拉萨河渡的牛皮筏.jpg
(194.38 KB, 下载次数: 13)
设为封面
1020拉萨河上的野渡.jpg
(179.77 KB, 下载次数: 18)
设为封面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19 03:32
羊八井地热冰川
1022羊八井地热冰川.jpg
(99.75 KB, 下载次数: 19)
设为封面
1022-1羊八井地热冰川.jpg
(98.11 KB, 下载次数: 17)
设为封面
作者: 感觉阳光 时间: 2008-8-19 16:55
原帖由 luyi28 于 2008-8-16 03:22 发表 
找了半天,不知道怎么才能出灰背景?
不是灰色背景而是灰色的文字,选中文字,然后在A的小图标上按向下的小箭头可以设置文字的颜色。
作者: 自由摄影人 时间: 2008-8-22 00:27
非常欣赏!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22 03:37
刻经人
1185在药王山前祈祷.jpg
(132.92 KB, 下载次数: 16)
设为封面
1161刻经书的人.jpg
(149.1 KB, 下载次数: 19)
设为封面
1140西藏壁画.jpg
(128.53 KB, 下载次数: 15)
设为封面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22 03:38
原帖由 自由摄影人 于 2008-8-22 00:27 发表 
非常欣赏!
谢谢支持!
作者: 冰糖果汁 时间: 2008-8-22 13:51
欣赏!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23 00:44
二、从日喀则走进喜马拉雅
1.心中有佛
喜马拉雅实际上是西藏的一条黄金旅游线,它包括日喀则、珠峰、樟木以及这些地区内的所有景点,我的创作是从这里开始的。
从拉萨沿318国道西行几个小时便是日喀则,日喀则是一座具有5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海拔3800米,位于雅鲁藏布江与年楚河的汇合口附近,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和宗教中心。日喀则又称“后藏”,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地。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这是一首在都市传唱的高原民谣。正是通过这首歌谣,很多都市人知道了日喀则,一个草美粮丰的故乡般的所在。事实也的确如此,日喀则附近地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农牧业发达,素有“西藏的粮仓”之称。
除了著名的寺庙如江孜白居寺、萨迦寺、夏鲁寺、觉囊寺以外,日喀则另一魅力之处就是:境内绵延200多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还有数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洛子峰、希夏帮马峰、卓奥友峰、马卡鲁峰等,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登山运动的热点,是海内外山友梦想之地。除此之外,这里还拥有辽阔的草原牧场,如定日、仲巴、萨葛等地;肥沃的河谷良田,如年楚河、彭曲一带;茂盛的亚热带丛林,如亚东、聂拉木、樟木一带。如此多样的景观使日喀则成为西藏境内色彩最丰富的地区。
到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是必须要去的地方,扎什伦布寺座北朝南依山而建,金顶红墙,灿烂辉煌,重楼叠宇高低错落,是黄教六大寺院之一。扎什伦布寺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强巴佛殿,藏传佛教中的强巴佛也就是汉传传教中的弥勒佛,在西藏弥勒佛没有那么胖,也不是笑口常开,强巴佛端庄秀丽、雍荣优雅,他神态安详,举在胸前的佛手似乎能轻轻弹去人们心中郁结的忧伤和愁绪。站在他面前,你会感觉一切秘密被他洞穿,你所有的遗憾全在他的笑意里。这使我更为确信,在我们的生活里确实是需要“神”的,由神来帮助我们抵挡所有我们所无法面对的恐惧,无法实现的缺憾。
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说由谁来帮助,就是“理解”也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
安详面对人生的人,心中一定有神。面对强巴佛,我更为确信这一点。
出日喀则向北90公里南木林县境内的热拉雍仲林寺是笨教的主寺,苯教是在佛教传入之前,由西藏本土诞生的宗教,曾经是雪域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公元9世纪佛教传入青藏高原以后,几经波折终于失去了当年的统治地位。苯教后来虽然不再作为藏民族主要信奉的宗教,但它所传播的许多文化内容和习惯,至今却仍保留在藏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伦理中。如煨桑、跳神、禳解、祭神及婚丧、礼仪等,都遗留有苯教的痕迹。在许多方面又演化为其他形式继续存在着。
日喀则另一处不可不去的所在就是萨迦寺。萨迦寺的名头很大,以丰富的藏经和壁画,被誉为“第二个敦煌”。
南寺是萨迦寺的精华所在,它深深吸引了我这个做了几十年建筑的人。其貌如城堡的寺院就建于平坦的谷地上,现在仍保存完好。它建于1268年,平面呈正方形。有两圈城墙,外墙灰色,内墙为紫红色。城墙上有垛口,为了有利于防守,还修建了四个城堡和四个角楼,外面还有护城河,城门为“工”字形,整个平面图是一大一小的两个“回”字相套,很有战争防御之势。城墙外被纵向涂有红、白、灰三色相间的色带,包括包围在寺庙周围的民居房舍一概如此,色调十分协调。
据说,这三色是萨迦教派的重要标志,紫红色象征文殊菩萨,白色象征观音菩萨,灰色象征金刚护法神。这在藏区现存的古建筑中独具一格。
[ 本帖最后由 luyi28 于 2008-8-23 00:47 编辑 ]
1031具有元代建筑风格的萨迦寺一角.jpg
(141.92 KB, 下载次数: 22)
设为封面
1030萨迦寺是花教(萨迦派)的主寺.jpg
(74.01 KB, 下载次数: 18)
设为封面
198-36.jpg
(177.05 KB, 下载次数: 20)
设为封面
207-12.jpg
(165.39 KB, 下载次数: 20)
设为封面
02.jpg
(182.32 KB, 下载次数: 20)
设为封面
07.jpg
(159.6 KB, 下载次数: 16)
设为封面
01.jpg
(180.25 KB, 下载次数: 22)
设为封面
04.jpg
(145.08 KB, 下载次数: 24)
设为封面
作者: 妖精的戒指 时间: 2008-8-23 00:48
那个夏宫倒有点江南水乡的味道呢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23 00:59
扎什伦布寺是黄教(格鲁派)的六大主寺之一,
萨迦寺是花教(萨迦派)的主寺
1044若拉雍仲林寺是西藏苯教的主寺.jpg
(135.54 KB, 下载次数: 19)
设为封面
1007萨迦寺是花教(萨迦派)的主寺.jpg
(158.02 KB, 下载次数: 24)
设为封面
扎什伦布寺是黄教(格鲁派)的六大主寺之一.jpg
(459.94 KB, 下载次数: 23)
设为封面
2扎什伦布寺是黄教(格鲁派)的六大主寺之一.jpg
(571.35 KB, 下载次数: 21)
设为封面
作者: 懒散的云 时间: 2008-8-23 22:28
好精彩的图文长贴
谢LZ
作者: 齐眉短发 时间: 2008-8-24 01:03
佩服加欣赏!
作者: 城市大眼 时间: 2008-8-24 01:07
欣赏完以后就顶!期待早日看到全集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26 08:32
2.糌粑和酥油般的六字真言
在日喀则,我拜访了在江孜县西北宗山脚下的白居寺。白居寺之所以是一座名寺,其特色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它原来属于萨迦派,后来噶举派和格鲁派的势力相继进入,各派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礼。最后,还是互谅互让。于是白居寺便兼容萨迦、噶举、格鲁3个教派,因此寺内供奉及建筑风格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白居寺有个大殿叫夏耶拉康,四壁绘满大小不等的55座坛城壁画。殿堂顶棚天花由六角图案组成,图案中画有莲瓣及六字真言,或称“六字大明咒语”。密宗认为这是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也就是莲花度母观世音所说的真之前言教,故称“六字真言”。
我这才想起来,在所行走过的藏地,随处可见玛尼石,而玛尼石堆镌刻的大部分就是“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源于梵文om ma ni pad me hum,现由六个藏文字母唵(weng),嘛(ma),呢(ni), 叭(bei),咪(mi), 吽(hong)组成,是藏传佛教密宗的一种咒语,也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发声法。
“唵”表示佛部心,念此字时,必须要身、语、意相应,与佛成为一体,这样才能获得成就。“嘛呢”二字是梵文,意思是如意宝,表示宝部心,这个宝贝又叫嘛呢宝,它隐藏在海龙王的脑袋里,若得到这个宝,就能汇聚世间所有财宝,所以又叫“聚宝”。
“叭咪”二字意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比喻佛法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纯洁清澈。
“吽”字表示金钢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能成就一切,普渡众生,最后达到佛的境界。
在终于走过了西藏之后,我才发现,六字真言像糌粑和酥油一样,是藏族人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僧俗人士除了时刻的念诵外,人们还将六字真言刻写、绘制出来,表示对幸福的憧憬和对佛祖的崇拜。在藏区无处不看到六字真言缤纷的形象,那牵动灵魂的诵读声也无处不在,给人以强烈的宗教感。
后来我才知道,和六字真言相关的还有很多,如六字真言旗、六字真言幢、六字真言筒、六字真言石刻等等,其中六字真言石刻规模宏大,可算得上是六字真言的宝库。
据说,六字真言还有鲜为人知的奇妙之处:它的发音法从健身方面说,是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功法。按密宗的解释,藏密发声功有顺、逆之分,顺为正音,逆为变音。六字真言是正音,每个字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效。
“唵”字可以治疗眼疾、耳背、鼻炎、头昏、头痛;“嘛”字可以治疗喉炎、咳嗽、肩周炎等;“呢”字可以治疗心悸、胸闷、肺病、高血压等;“叭”字可治腰痛、肾病、颈椎炎等疾病;“咪”字可治疗肝炎、肠炎、腹泻等疾病。“吽”字可治疗腿痛、关节炎等疾病。
六字真言近乎奇幻的力量在西藏随时随处都可以感受得到,但随着步伐的延伸,我更加清楚地知道藏传佛教的真义:对佛陀、佛法的崇敬,身(行动)、语(咒语)、意(意念)三种方式缺一不可。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
这就是宗教了,绝对的信仰和坚持。
我对宗教懂得不多,但在西藏,我想宗教就是那些磕长头的人。不是吗?他们目不斜视,一般先取立正姿势,口中边念诵经文,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前行一步;继续双手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迈第三步时合十在胸前的双手移开,膝盖先着地,然后掌心朝下俯地,全身与地面平行,额头轻扣地面。
磕头的人们如此往复地用身体丈量着大地在漫漫长路上跋涉。若遇到车辆或需涉水、渡船,就要在岸边磕足河宽,再行过河。休息时要在终点处以划线或垒石为标志,继续前行要在此终点处启程,决不投机取巧,减轻劳累。信徒们通常会手戴护具,膝绑护膝,身前挂一块像围裙般的毛皮衣物作保护。但尽管如此,额头处仍会由于磕头而磨得起了厚厚的茧。
这宗教般痴迷的热忱让我一次次感动。仔细想来,这样的热忱我也有过,是对工作,或者说,是对事业,那何尝不是身、语、意的合一呢?随时想着的,每日奔忙的,口上天天挂着的,其实也是在磕长头呢!那何尝不是宗教般狂热的信仰!
我的青春和智慧在这样的燃烧中度过,就像外人看那些不知道偷懒的磕长头的信徒一样,觉得他们受苦而且不可思议。但磕长头的人本身是不觉得的,因为世界在他们眼里单纯透明得只剩下自己和神旨,并无他物;自己的意愿和神的旨意合二为一,一切为神一切也是为了自己。
外人觉得我是个工作狂而且不可思议,但那又如何?我从来不怕外人看不懂,因为我知道任何信仰存在的都有其价值。我也是一个磕长头的人,为我的梦想。
绝不操近路,绝不减少劳累。
我们想通过磕长头让自己和神靠得更近,在这样的努力中我们自己就是神。
184-3.jpg
(186.89 KB, 下载次数: 19)
设为封面
34.jpg
(171.38 KB, 下载次数: 22)
设为封面
33.jpg
(184.22 KB, 下载次数: 18)
设为封面
31_3_.jpg
(207.83 KB, 下载次数: 21)
设为封面
1017从雪山里走来的牦牛队.jpg
(175.78 KB, 下载次数: 20)
设为封面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8-26 08:38
日喀则图片
207-2.jpg
(193.61 KB, 下载次数: 24)
设为封面
196-28.jpg
(130.77 KB, 下载次数: 24)
设为封面
196-24.jpg
(150.34 KB, 下载次数: 17)
设为封面
188-29.jpg
(164.35 KB, 下载次数: 23)
设为封面
01.jpg
(180.25 KB, 下载次数: 23)
设为封面
作者: 感觉阳光 时间: 2008-8-26 14:35
哇~~~这彩虹也太完美了,顶呀!!
作者: 小中见大 时间: 2008-8-30 00:58
好片,占个位置做记号!期待更新
作者: 辽河散人 时间: 2008-8-31 12:45
好图好文,支持
作者: 蓝色的风 时间: 2008-9-1 01:35
好壮丽好景色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9-8 01:22
日喀则
未标题-13.jpg
(168.94 KB, 下载次数: 21)
设为封面
X136雅鲁藏布江-06722-9-p67.jpg
(163.12 KB, 下载次数: 18)
设为封面
1050卓姆拉里雪峰.jpg
(85.19 KB, 下载次数: 20)
设为封面
1036喜马拉雅山脉之魂.jpg
(95.76 KB, 下载次数: 17)
设为封面
1045夏鲁寺融汉藏文化于一体是后藏文化的重地.jpg
(79.94 KB, 下载次数: 23)
设为封面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9-8 01:28
日喀则
未标题-64.jpg
(158.96 KB, 下载次数: 12)
设为封面
未标题-79.jpg
(176.48 KB, 下载次数: 18)
设为封面
未标题-63.jpg
(157.17 KB, 下载次数: 13)
设为封面
未标题-31.jpg
(166.34 KB, 下载次数: 17)
设为封面
未标题-33.jpg
(190.7 KB, 下载次数: 18)
设为封面
未标题-30.jpg
(189.12 KB, 下载次数: 16)
设为封面
未标题-29.jpg
(171.2 KB, 下载次数: 15)
设为封面
作者: luyi28 时间: 2008-9-8 01:35
4.诗情樟木口岸
出达吾拉山口回318国道继续西行,越过老定日,沿途你会发现珠峰在你的左侧,一直会追随你几十公里,再往前做了一个大拐弯,公路调头朝南不远处就到了海拔5100米的亚汝雄拉,在这里你可以清晰地眺望一对姐妹山峰即海拔8027米的希夏邦马峰和海拔7703米的摩拉门青峰。过了亚汝雄拉便开始一路下坡,越过聂拉木县城直抵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这里距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仅90公里。
樟木沟并不宽,波曲河从中流过,雨季到来时,到处是山洞流水,崖头上挂满了瀑布。由于山大沟深,水流落差大,猛烈的流势撞击得河底的岩石“冬冬”作响,形成永不停息的山谷奏鸣曲。
樟木有山城之称,海拔只有2300米,地处中尼边境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沟谷的坡地上。在这里喜马拉雅山不再是光秃秃的冷峻山头,而是以丰富的林木资源展示其柔美的一面。
初到樟木沟,即被它的恬静诗情所感染,心境也变得柔和生动。相比前路在珠峰、冰川的艰险经历,在樟木,仿佛一个休憩的句点,安抚着旅人的筋疲力尽。
樟木的房子主要集中在山腰处,垒得密密匝匝的。镇里没有大的建筑物,大多数是二三层的,开间很窄,狭长而陡直的石阶梯把房子紧密相连着。房子因地而建,样式各异,外墙的颜色红、白、黄、绿都有,整个山城被打扮得花花绿绿的的,自有一种风味。藏式楼房在这里已经很少见。
一间间挤在一起的房屋排列成了樟木惟一的街道,逼仄的街道呈“弓”字形转过来拆过去。街道两边开着琳琅满目的百货店、日杂店、饭店、旅店等,招牌字一律用三种文字书写:英文、藏文、汉文。街上,白皮肤的欧美人,黄皮肤的汉人,棕色皮肤的南亚人,他们或背着包,或扛着袋,或空着手行走,街上停泊着好些车身喷涂得五颜六色的尼泊尔货车,还真有点国际味道。
在这个充满异域情调的小城,你可以慢慢兜兜那些卖工艺品的小店,可以买到意想不到的新鲜玩意儿。
更让人觉得新鲜的,是居住在这里的夏尔巴人。夏尔巴,藏语意为“东方人”。他们能歌善舞蹈,曲调悠扬文雅,舞蹈和尼泊尔、巴基斯坦的民间舞蹈很相似。男女都穿着白毛线织成的镶黑边的短袖外套,很是典雅别致。
夏尔巴人的特别并不仅仅在于此,更在于他们惊人的登山天赋。长期的高山生活塑造了其独特的体貌特征:由于空气稀薄,他们的肺活量大得惊人,血压很低,从而保证了大脑供血充足,肌肉伸缩有力;与腿部相比,他们的驱赶偏长一些。这些与生俱来的登山天赋,令他们在登山史上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夏尔巴人不仅负责探路、开凿阶梯和铺设绳索,还要为登山者提供后勤保障。他们的勇敢和智慧把“夏尔巴”演绎成了登山品牌,当中更是涌现出了不少的登山奇才。如今攀登珠峰最快的时间记录,就是由一位叫拉卡帕.格的夏尔巴人创造的10小时56分钟。同样的路程一个西方登山者却要三四天的时间才能登顶,夏尔巴人的登山天赋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原本不是狂热的登山爱好者,但我能理解西方登山者的格言:“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里。”但了解了夏尔巴人,就觉得这句话应该是他们说来得更自然:这是真正的因为山在他们周围,他们看到的学到的只有山——登山,只是因为山在那里。
那让人惊叹的登山天赋,其实是夏尔巴人命运里的一部分,他想不要都不能;他想不显露都不能。
世界上所有的天才,其实莫不如此。
动用他的天才只是一种本能,因为没有其他的技巧。
天才最为天真。
那些所谓培养天才,发展才能的人,心机深沉疲惫,哪里成得了气候?只留下一路辛苦。
鸟瞰樟木镇-60.jpg
(186.05 KB, 下载次数: 14)
设为封面
Scan035.jpg
(171.67 KB, 下载次数: 19)
设为封面
1032江孜宗山城堡.jpg
(132.86 KB, 下载次数: 18)
设为封面
1032-1城堡的早晨.jpg
(166.64 KB, 下载次数: 15)
设为封面
1013.jpg
(167.31 KB, 下载次数: 15)
设为封面
1009.jpg
(182.53 KB, 下载次数: 12)
设为封面
1015.jpg
(172.47 KB, 下载次数: 13)
设为封面
作者: 片尾曲 时间: 2008-9-8 01:49
原帖由 luyi28 于 2008/8/15 10:01 发表 
谢谢你的大力支持,我就是路明。这个帖子,将会有400张图片,30000文字。
先致个敬!
行摄藏地的先驱和前辈!
作者: color 时间: 2008-9-9 09:30
好片
作者: BMW 时间: 2008-9-9 19:44
学习欣赏
作者: 果子 时间: 2008-9-10 10:01
边欣赏边学习,长见识了
作者: 兜兜转转 时间: 2008-9-10 10:04
每一张都非常严谨啊!好图好文,做个记号,等楼主更新!
作者: fiona 时间: 2008-9-11 10:03
大气的片子,欣赏
作者: 来看看 时间: 2008-9-11 11:28
好片,欣赏了
作者: 河北玉麒麟 时间: 2008-9-12 16:09
好记录!期待!
作者: 视觉_幻觉 时间: 2008-9-13 15:13
精彩,开眼界了!希望楼主有时间能够继续下去
作者: jun 时间: 2008-9-14 11:56
好片,欣赏
作者: 古城老人 时间: 2008-9-14 15:02
好片子,好记录
作者: 小金猪 时间: 2008-9-15 09:37
向往的地方
作者: 祁连山居 时间: 2008-9-20 15:24
精彩长篇记录,期待楼主更新
作者: 小樱 时间: 2008-9-21 09:23
支持,教学片
作者: 贵州游民 时间: 2008-9-21 18:09
第一次见到天葬的记录,楼主的大长篇不知会有多少粉丝追捧啊
作者: fiona 时间: 2008-9-24 10:13
大气,好片
作者: 果子 时间: 2008-9-26 10:37
支持
作者: 对影成三人 时间: 2008-9-27 11:35
精彩长贴,期待更新!
作者: 栀子花 时间: 2008-9-30 14:38
文字加好片..让人身临其境
作者: 小樱 时间: 2008-10-1 12:03
片片不错
作者: 巴克斯 时间: 2008-10-1 13:51
好片子,精彩
作者: 蝶衣 时间: 2008-10-2 17:20
扫描仪改换换了吧
作者: 秋意 时间: 2008-10-5 09:29
学习了..
作者: 淡紫 时间: 2008-10-8 11:49
好景致,欣赏
作者: 新手上路 时间: 2008-10-12 10:49
很棒的景致,欣赏
作者: 棒棒糖 时间: 2008-10-14 10:35
不错,支持
作者: 感觉阳光 时间: 2008-11-9 19:17
在上海摄影里看到前辈的作品了,顶一下
作者: doudou 时间: 2008-11-30 09:44
好景观,欣赏了
作者: 抵抗力 时间: 2008-12-2 11:26
文字.图片都很不错
作者: 草木非 时间: 2008-12-4 10:45
好景致,浓墨重彩啊
作者: jun 时间: 2008-12-7 10:49
好景致,漂亮
作者: 等待光源 时间: 2008-12-9 10:16
精彩的,欣赏
作者: 侃景 时间: 2008-12-10 09:26
好片,欣赏
作者: 地心引力 时间: 2008-12-11 11:12
好景色,欣赏了
作者: 金泉 时间: 2008-12-13 20:59
原帖由 喜而喜 于 2008-8-14 09:32 发表 
图文并茂,特别是文章,顶!羡慕楼主的经历。
作者: 光影工匠 时间: 2009-2-6 16:15
西藏不错哦
作者: 栀子花 时间: 2009-2-7 10:19
支持了。喜欢.
作者: 黄山铁匠 时间: 2009-2-9 10:14
好意境,欣赏
作者: VIVI 时间: 2009-6-22 10:13
西藏风景很美!片子很大气!
作者: yang 时间: 2009-6-24 11:41
看的出楼主在这组片上下的功夫了。。楼主好拍摄。。支持
作者: 花的姿态 时间: 2009-6-24 21:50
敬佩
作者: 华丽冒险 时间: 2009-6-25 23:19
1p
赞
作者: 小中见大 时间: 2009-6-26 11:40
好片顶上去
作者: LOVERS 时间: 2009-7-5 11:44
美景
作者: 平常心 时间: 2009-7-15 14:28
色彩浓重,好美!
作者: 为了让生活继续 时间: 2009-7-16 23:23
很欣赏
作者: 云里雾里 时间: 2009-7-28 15:25
感受西藏的美丽风光
作者: 和若清风 时间: 2009-8-3 08:59
漂亮,欣赏
欢迎光临 地平线摄影网 (http://www.horphoto.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