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自日本的3位旅客专程叩访地处锡山区东亭春合园社区,大三房村100号的阿炳祖居.
在这里,她们受到一位阿姨的热情接待,并为他们作了详细的讲解,她就是住在阿炳祖居旁的张爱芬。
从奔走呼吁修复阿炳祖居,到祖居修复后13年来义务看管、讲解,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痴心地做着阿炳祖居的“守护者”。
张爱芬是西漳人,听着阿炳的《二泉映月》长大,阿炳的名字在少年时就已铭刻在她心里。30多年前她嫁到了东亭,婆家就在阿炳祖居隔壁,她经常听到公公和村里的老辈人讲述阿炳的生平轶事,对阿炳有了更多的了解,觉得阿炳虽然生活清贫,但在艺术上堪称“富翁”。
由于年久失修,阿炳祖居屋内破败陈旧。于是,自从成为阿炳祖居的邻居起,张爱芬便多了一个心眼,用相机拍摄下了祖居的照片。1991年,一场百年未遇的洪水冲垮了祖居,这些照片便成为以后故居修复时不可多得的资料。
1993东亭镇政府出资修复阿炳祖居,里面的每一件物什,都倾注了张爱芬的心血:那张祖居里惟一一张阿炳的相片,是从阿炳“良民证”上翻拍下来的;
旧桅灯、古水壶瓶、竹菜橱、竹畚箕等物什都是她从邻居那儿“淘”来的。
祖居修复后,张爱芬主动做起了义务看管员,有客人来参观,她就兼做讲解员。仅去年,她就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美国、挪威、新加坡等国家的100多位客人。现在,只要是跟阿炳有关的物品,她都会做个有心人想法弄来。
祖居门厅的那尊阿炳拉着“二泉映月”的塑像,就是她去桂林出差时买回来的。为便于来祖居参观的人翻阅“二泉映月”乐谱,张爱芬自己花300多元从北京的书店买了回来。
前几年,东亭镇对阿炳祖居又进行了第二次修缮。
阿炳祖居的老房子、老物什,在她的精心收拾下,井然有序,整洁明净。
今年已逾六旬的张爱芬说,她要把这件有意义的事做下去,悉心看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虽然这地方以前知道,也从未实际去看过,今天,也算是了个心愿.事实上,目前也面临被地方政府拆迁的危险!需要我们去保护!
![]()
[ 本帖最后由 潘部 于 2008-6-25 16:1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