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印象
西行的第一个落脚点是绵阳。几千公里的飞行,原本晚点的飞机在电闪雷鸣中起飞,航行2小时20分钟后在闷热的夜色中降落。绵阳机场相当于一个大规模的长途汽车站,机坪上唯一停靠的就是这班MU5455客机了。穿出纳凉者散立的机场广场,此行搭载我们的游车一路向市区进发。沿路夜幕的所见起码给我这样一个印象:干净清爽,通衢井然。整个市区不大,但是仿佛都被灯火点缀着,环城而过的河流被桥上和两岸的路灯映照的波光粼粼,一丝清净,一丝安爽,没有喧嚣的街市,没有吵闹的夜景。一时间与传统四川人口大省的印象相去甚远,而窗外走行的街道和两旁梧桐树与霓虹灯的交相辉映,加之悠散的逛街者,店铺、商家,不知有谁脱口而出“怎么有点象淮海路?”
晚上在科学城的宾馆住下,运气好到连换三个房间——空调不制冷。先长虹,后夏普,搞的精疲力尽的那份狼狈,直到次日清晨从绵阳出发才彻底消散。草坪修茸一新的城市广场,说不出的干净,清新的空气映衬着蓝蓝的天,绿草、水泥、建筑、旗杆、红旗,默默俯视这些的玻璃幕墙楼体,偶尔驶过的汽车,似乎这就是这所城市在街心花园给人的简洁舒畅的印象,“人少就是风景”这是大都市游客往往对景点的感触,那里正印证了这点。还真有点象大连的广场,不过只是“具体而微者”罢了。
起程出发的路上,有一段二级公路,两旁悬垂到地的绿柳似乎诉说着绵阳这座城市在与外界接壤通衢的历史,而随风轻扬的垂柳,大概正是这座城市辐射四川腹地、沟通天府之国的公路干道之见证物了。要想富,先修路,不是吗?
上海情节与这里应该格格不入,但是似乎又有点牵连,尽管那样牵强。双马体育场一闪而过,当时一个念头就是几个月前中远徐根宝们不可思意地让绵阳大曲给醉倒,同样还有东方红大桥,还有科学城,还有叫不上名字的巷,林林总总,思绪控制不住。据说这里是军工重镇,以前三线建设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精英们将青春和事业献给了这里,其中的上海情节现在还有多少人能讲的清?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最关键的是一个名字,一个企业,一组数据,一组固化在脑海里的实证印象(尽管是惊鸿一瞥般的随笔匆匆)。
老骥伏枥的倪润峰。欲振乏力的长虹。卧虎藏龙的绵阳。除了机场上有长虹科技的广告外,市区里并没有看到任何关于长虹的企业广告,这多少有点惊诧。长虹的第三厂房、长虹科技研发基地中心在一路西行途中瞥到了,够现代化够气派的。投资4亿多元的长虹技术中心是国家级的技术开发中心,在这里有世界一流企业的联合实验室九个,有国家一流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长虹的精显背投技术、等离子彩电生产技术就是来自长虹的联合实验室。
偌大的绵阳市,长虹一年上交的财政税收占绵阳市财政收入的一半,长虹集团的产值占全省GDP的8%左右。四川“税收粮仓”的长虹,现在已经“没落”,这固然留下相当的断想,但是这个地方对四川乃至全国的贡献,或许要换个角度来思考了:47个院士,5个博士后流动站,按照全国各个市的人口匡算,绵阳的科技“脑黄金”含量可能无出其右了。不难理解在这个地方能走出长虹这样的企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这里似乎解释的那样贴切,将卧虎藏龙喻之绵阳,喻之四川的科技重镇,不为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