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陆   注册
查看: 3584|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西吕梁山里的彩家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帖主
发表于 2014-7-18 21:43: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只看大图
本帖最后由 大毛毛虫 于 2014-7-18 23:00 编辑

山西吕梁离石彩家庄是一座明清风格的古民居村落,座座古窑依山而建,院落均为标准四合院布局,整体布局井然,错落有致。这些古建筑反映了当时晋商的经济水平,建筑造型、建造工艺和结构形式,为研究晋商文化和晋西地区明清民居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彩家庄目前还保留明清院落的残岩断壁二十多处,要是作为旅游景点来,亟待开发和修复。彩家庄的古院落多以四合院为主,也有少数三合院。窑外面用青砖砌窑口做窑脸,院子里青砖漫地。每个院落的门庭都有样式各异的明清砖雕和门匾装饰,很有研究价值。可惜的是,它们大部分在“文革中除四旧”被毁掉了。
  彩家庄传说不少:有风水先生看过,彩家庄是坐在凤凰背上,村子里必有人飞黄腾达。
  
  彩家庄百十余户人家近千人,大部分姓李。祖先是陕西米脂人。据说与李自成沾亲,清廷为斩除后患,在米脂大肆抓捕李姓族人,为此纷纷逃离家园。顺治年间,李家先祖李孟清、李兴两兄弟也离开家乡,从陕西过黄河,在离碛口几十里的地方,选中了一块绿地,并在这山坳间住了下来,为避讳,并且给这村子起名叫彩家庄。虽然这故事已无从考证,但村里不少老人仍把自家当做李自成的后代。

  其实这李氏家族比较靠谱的传说是清乾隆年间的一个叫李秉濯的,官位称作武略骑尉的六品官,相当于现在县政府的保卫科长。后在碛口与人经商发了一笔财后,便弃官回家养老。在“人敦愿悫,户习诗书”的李家家规的鞭策下,李秉濯的后人倒也争气,读书中中举的不少,虽大多在外做官,但赚了钱就回来盖房子,前前后后经历了20多年才完成李家近百座院落。
    李氏家族一方面通过读书育人,考取功名入仕为官,在这期间,李家大院文风兴起,诸多子弟中举。其中一个叫李树章的从医,因给皇亲国戚治病有功,不但成为当地名医,后来还被提拔为潞安知府。另一方面依靠碛口积极拓展经商渠道,发家致富。我们前面说的那个六品武略骑尉李秉濯,虽是一介武夫,但也知书达理,做起买卖来很有诚信。因此,李家开的店面不仅在碛口古镇上,占有着重要的席位和声望,除此之外,从吕梁碛口古镇一直到晋中的介休,每隔四五十里就会有一个李家开的客栈。
  
    据老乡说,为了护佑李家吉祥,彩家庄曾建有真武庙、龙王庙、观音庙、文昌阁和关帝庙五座庙宇,寺庙每年都会举办有好几个庙会,香火极盛。每逢庙会,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会赶到这彩家庄烧香拜佛,看戏赶集。不往远里说,从抗日战争日本人在村里对古建筑的践踏和文革“除四旧”的造反,村子里的庙宇和古戏台先后一个个被毁得一塌糊涂,最后消失的踪影全无。
    想更多了解彩家庄诸多的明清宅子里故事,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原因是你根本找不到这几十座窑院的原住户。
    据当地人讲,快解放时,村里的有钱人大部分都带着金银财宝跑掉了。尤其是1947年初,康生在临县一带搞“极左”土改,提出“群众要怎么办就怎么办”的错误口号,扩大打击面,许多富裕中农都被划成富农和地主,并且被斗、被杀,不少地方出现“一场斗争大会就打死好几条人命”的事情。想想看?土改对于那些个没跑的李家后代们来说,绝对是在劫难逃!
    我们进入彩家庄,村里人寥寥无几。从遗弃的老宅子看,几乎变成空巢村。因为穷,人们陆陆续续离开了这里。
    落日西下,残阳如血。当我们看到吕梁山里,晋商古道边遗落的那片古民居时,让人赞叹,让人唏嘘,让人遗憾,让人惋惜,让人似乎还能感觉到许久前那男耕女织,人欢马叫的兴盛......














DSC_4756-.jpg (194.76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DSC_4756-.jpg
DSC_4709-.jpg (180.01 KB, 下载次数: 0, 售价: 10 投票)

DSC_4708-.jpg (192.52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DSC_4708-.jpg

DSC_4684-.jpg (196.64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DSC_4684-.jpg

DSC_4683-.jpg (152.99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DSC_4683-.jpg

DSC_4682-.jpg (184.13 KB, 下载次数: 11) 设为封面

DSC_4682-.jpg

DSC_2430-.jpg (202.58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DSC_2430-.jpg

DSC_2502-.jpg (199.69 KB, 下载次数: 13) 设为封面

DSC_2502-.jpg

DSC_2426-.jpg (185.03 KB, 下载次数: 11) 设为封面

DSC_2426-.jpg

DSC_2425-.jpg (192.39 KB, 下载次数: 14) 设为封面

DSC_2425-.jpg

DSC_2422-.jpg (174.37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DSC_2422-.jpg

DSC_2423-.jpg (162.67 KB, 下载次数: 11) 设为封面

DSC_2423-.jpg

DSC_2421-.jpg (186.95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DSC_2421-.jpg

DSC_2420-.jpg (179.01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DSC_2420-.jpg

DSC_2400-.jpg (195.34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DSC_2400-.jpg

DSC_2513-.jpg (196.22 KB, 下载次数: 11) 设为封面

DSC_2513-.jpg

DSC_2523-.jpg (185.98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DSC_2523-.jpg

DSC_2524-.jpg (184.02 KB, 下载次数: 8) 设为封面

DSC_2524-.jpg

DSC_2555-.jpg (195.02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DSC_2555-.jpg

DSC_2556-.jpg (189.73 KB, 下载次数: 15) 设为封面

DSC_2556-.jpg

DSC_2558-.jpg (180.87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DSC_2558-.jpg

DSC_2565-.jpg (195.41 KB, 下载次数: 8) 设为封面

DSC_2565-.jpg

DSC_2566-.jpg (173.32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DSC_2566-.jpg

DSC_2593-.jpg (159.56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DSC_2593-.jpg

DSC_2613-.jpg (193.6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DSC_2613-.jpg

DSC_2615-.jpg (187.09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DSC_2615-.jpg

DSC_2623-.jpg (191.97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DSC_2623-.jpg

DSC_2629-.jpg (191.45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DSC_2629-.jpg

DSC_2636-.jpg (193.39 KB, 下载次数: 11) 设为封面

DSC_2636-.jpg

DSC_2643-.jpg (190.84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DSC_2643-.jpg

DSC_2652-.jpg (167.13 KB, 下载次数: 12) 设为封面

DSC_2652-.jpg

DSC_4493-.jpg (180.78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DSC_4493-.jpg

DSC_4494-.jpg (180.59 KB, 下载次数: 11) 设为封面

DSC_4494-.jpg

DSC_4504-.jpg (178.1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DSC_4504-.jpg

DSC_4507-.jpg (160.67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DSC_4507-.jpg

DSC_4508-.jpg (162.27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DSC_4508-.jpg

DSC_4518-.jpg (167.26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DSC_4518-.jpg

DSC_4540-.jpg (157.33 KB, 下载次数: 8) 设为封面

DSC_4540-.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投票投票 踩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21:53:30 只看该作者
没办法,第一张是最后一张,中间图片顺序也不对,编辑好的全乱了,凑乎的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椅子
发表于 2014-7-18 22:47:2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这组片真不知道这个彩家庄。片子前后看了几遍,感慨不已。谢谢毛版。这地方应该是抗日老根据地,墙上打日本救中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还那么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22:57:04 只看该作者
一地烟头 发表于 2014-7-18 22:47
不看这组片真不知道这个彩家庄。片子前后看了几遍,感慨不已。谢谢毛版。这地方应该是抗日老根据地,墙上打 ...

从离石到碛口的那条路上,半中间你就可以看到。因为两三年前村里在路边修了一个牌楼,很醒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7-19 00:10:42 只看该作者
原汁原味!太有说服力的纪实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7-21 11:32:24 只看该作者
这种色调和质感,没得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7-22 09:52:36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7-25 10:14:56 只看该作者
同样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8-1 08:46:27 只看该作者
质感很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8-25 15:10:07 只看该作者
跟着毛虫哥领略当地人文历史地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

GMT+8, 2024-6-15 18:06   © 2001-2012 Comsenz Inc. |Archiver|Horizon MEDIA ( 沪ICP备14046712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014号

Processed in 1.799855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