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陆   注册
查看: 11087|回复: 1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穿越西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帖主
发表于 2008-8-14 03:01: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西藏之旅
                           ■路明         
1998~2004年我用了7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西藏的拍摄。
我这里所说的西藏是一个广义的西藏,它不光包括西藏自治区的七个地市,还包括云南省、四川省、甘肃省、青海省的大部分藏区,甚至还包括了与青藏高原彼临的帕米尔高原和塔克垃玛干沙漠。所以与其说我拍西藏还不如说拍青藏高原更为贴切。
青藏高原是一片凝重、庄严的土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崇山竣岭,横亘拱卫,巍巍群山,积雪盈顶,西藏几乎拢抱世界上所有最高的山脉,北有连绵千里的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南有地球上最年轻的,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还有喀喇昆仑山脉,横断山脉,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萧萧群山,雪峰林立,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包括新藏线上喀喇昆仑山脉的乔戈里峰共有6座。
西藏的天空永远是那样的湛蓝如洗,西藏的空气永远是那样的沁人肺腑,我是被西藏震撼以后才迷恋上它的。在我去西藏之前,我只是向往,可是多少年来我一直不敢一试,我被各种各样危言所左右,一直到了1998年我才有了一次与一个“老西藏”同行的机会,我硬着头皮去了,那是第一次进入西藏,在那之前我虽也去过一些如迪庆、阿坝、甘南和青海的一些藏区,但是进入西藏的中心那还是第一次,当飞机降落在拉萨的贡嘎机场时,开始我是紧张的,当我谨慎地走下悬梯……走出机场后,我就有了自信,我好象对高原的缺氧并没有太大的反应,此后的八天我一直在拉萨和日喀则两个地区,虽然高原反应不大,但我也没敢再深入西藏腹地。那一次仅八天,然而西藏这片迷人的土地震撼了我,以至我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地进藏,七年七进西藏,八过藏区,行程八万里,终于我对西藏的表面有了一点初步的了解。
七年来,我翻过了青藏高原的所有山脉,走遍了西藏境内的拉姆拉错、纳木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当葱雍错、色林错和巴松措等数十个著名的湖泊,走过了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以及长江、黄河的源头,开始进藏我没有目的地到处乱走,后来才算有了一些计划,我所走过的路线,大致归纳算是六条,当然我行走的顺序并不象我写那么顺其自然,实际上有些路线我不止走过一次,往往为了一张照片,有时候会往返走上三、四次来回上万里路程。
这六条路线第一条是:走进喜马拉雅(日喀则地区),是从拉萨出发经日喀则、江孜、亚东、拉孜、定日到樟木中尼边境,然后回程经珠峰、日喀则回拉萨。
第二条是:神秘的阿里(新藏线),是从拉萨出发经日喀则、拉孜、萨嘎、玛旁雍错、普兰、扎达、噶尔、日土、班公错、界山大板、泉水沟、红柳滩、三十里营房、库地大板到叶城。
第三条是:西藏的江南林芝(川藏线),从拉萨出发沿雅鲁藏布江经米拉山口、八一镇、鲁朗、排龙乡、波密、然乌、察隅、八宿、左贡、芝康、巴塘、雅江、康定、泸定、雅安到成都。
第四条是:青藏线,从西宁到海南州、果洛州、玉树州再回西宁,经塔尔寺、青海湖、格尔木、昆仑山口、五道梁、沱沱河、格拉丹东、唐古拉山口到那曲。
第五条是:环绕西藏,从拉萨出发到乃东、错美、错那、曲松、加查、朗县、米林、八一镇、波密、八宿、芒康、理塘、新都桥、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昌都、丁青、巴青、比如、那曲、班戈、申扎、双湖、尼玛、改则再南下措勤、拉嘎经日喀则到拉萨。
第六条是:香格里拉之路,兰州进入甘南藏区经拉卜楞寺、合作,四川的若尔兰、红原、马尔康、小金县、丹巴县、康定、理塘、稻城、乡城,云南的中甸、丽江一直到泸沽湖。
西藏给人除了壮丽的雪域山峰和美丽的江河、湖泊以外还有历史悠久的藏文化和古老神秘的宗教历史。进入西藏你随处可见高山雪峰,美丽的湖泊,大小寺院林立全藏,手拿转经筒的信徒,磕长头的朝拜者,穿梭于这大山湖泊,寺院之间。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西藏。
说西藏不能不提宗教,说到西藏的宗教,人们就会想到藏传佛教。到过西藏的人都知道藏传佛教对西藏的渗透,可以说无处不在,以藏传佛教为载体的文化内容已成为藏民族主体文化的一部分,藏传佛教已成为生息在西藏高原广大人群的精神支柱和情感寄托。
藏传佛教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独特的文化现象,藏传佛教是历史留在雪域的神奇作品。然而藏传佛教究竟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它涵括着哪些内容?这一宗教形式何以对藏民族有着那么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它在青藏高原众多民族中为何经久不衰?所有这些问题召集都成了不容忽视的课题。
我不是藏学研究者,我只是一个酷爱西藏的游人,我看到的只能用我的镜头做一简单记录,在照片记录之余,我也试着用文字记录一些见闻《藏穿越西藏》,是一本摄影画册,是一本旅行记录,是一部涵括八万里藏区的藏地图文资料。

1穿越西藏八万里路线图.jpg (86 KB, 下载次数: 33) 设为封面

1穿越西藏八万里路线图.jpg

158-10.jpg (168.02 KB, 下载次数: 41) 设为封面

158-10.jpg

=171-4.jpg (176.57 KB, 下载次数: 32) 设为封面

=171-4.jpg

=16_4_.jpg (194.82 KB, 下载次数: 37) 设为封面

=16_4_.jpg

06772-1-P214.jpg (173.37 KB, 下载次数: 38) 设为封面

06772-1-P214.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投票投票 踩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8-14 03:04:38 只看该作者
执著的行者
代序
西藏,已经是个文化符号。
我同意西藏作为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存在,其实,西藏仅仅作为一个名词,也已经够耐人寻味的了。
所以,我一直坚持:以什么样的方式行走西藏,决定者“西藏行”这类书的特质、风格乃至分量。
路明,走西藏,而且一走就是八万里,他来来回回地折腾,我们断断续续地在他回到城市里的时候见面,不知不觉就拿了进藏的次数来作开场白“上次你从西藏回来的时候……”“那是我冬天进藏的时候……”
时间真快。
他走完了八万里,而且做好了他所有的照片。
神山。圣湖。喇嘛庙。
青稞酒。酥油茶。玛尼堆上的五色经幡。
康巴男人走四方。匍匐在地的信徒上天堂。
我惊叹,为西藏,也为作者。
因为我知道:艺术靠人格成全。
他是如何在荒漠高原上找到向导?如何适应那常人不易适应的恶劣气候?如何照顾他那每八分钟就有一次早博的心脏?如何吞咽风干的生肉?如何背着沉重的行李在海拔6000米的冰川上躲过急流险滩……
他是真正的勇者,敢于向西藏要梦想,向未知要未来。
他的脸上从无惧色,也从不轻言放弃,他用手捋了把脸很随便地说了声“晒脱皮了”,就轻易地将所有的疼痛一笔购销了。
他的眼里,只有西藏的美。他用他的镜头过滤了西藏之行的所有艰辛,用一个艺术家的专业和敬业,呈现给我们一个洁净如新的天堂。
他很羞涩,即便付出了这么多,他好像诚惶诚恐,邀请我们看照片时不断地重复者他此行的遗憾——对西藏,他永远不觉得自己已经懂了,相反,他还想去,而且在那里结识了可以托付性命的朋友。
我为他骄傲,更为他高兴。
在这样烦嚣的社会,他的执著和赤诚真的少见;在不信仰宗教的他的身上,对自然的神性的追随和探寻更是少而又少;最重要的是,在行走和出书这两件都不易的事情上,他的认真和聪慧……“仿佛若有神助”这是他告诉我的。
他没告诉我的,是这本书里的文字。
他用书告诉了我。
眼里沉醉的风景,他心里刻骨的忧伤,他在深夜的孤独,他在风雪夜晚对最爱的人的温暖回忆……这些,像一支又一支熟稔又浪漫的歌谣因沾染了岁月的风尘而格外有味道。
也特别让我动容。
他懂了西藏。用脚,更用心;用镜头,更用痴心。
我还是坚持:以什么样的方式行走西藏,决定者“西藏行”这类书的特质、风格乃至分量。正是站在这样的立场,我格外亲睐路明那朴素、练达而又温暖的文字,这是经过了打磨才有的朴素,经过真风雨才有的练达,经得住认真生活的人的揣摩和敲打。
本书文字的温暖也与众不同,这是我最为推崇的地方:他用了延展度很高的文字和语感亲切的语词,话语的表达方式也接近西藏独有的自由和天马行空……这已经超出了技艺和规则,是真正的仁慈和宽容才能造就的温暖。
路明告诉我,他在绒布冰川刺骨的寒风和冰水中的摄影经历,我听傻了,他让我第一次从一味地敬畏西藏变成敬畏人,敬畏人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想说的是,我和路明一样,这八万里,使我们和他一样,更敬畏艺术,更敬畏人生。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宪民

Scan038.jpg (164.82 KB, 下载次数: 36) 设为封面

Scan038.jpg

17.jpg (195.52 KB, 下载次数: 31) 设为封面

17.jpg

=37.jpg (168.67 KB, 下载次数: 31) 设为封面

=37.jpg

=171-4.jpg (176.57 KB, 下载次数: 43) 设为封面

=171-4.jpg

=159-9.jpg (193.13 KB, 下载次数: 37) 设为封面

=159-9.jpg
椅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8-14 03:07:34 只看该作者
一、圣 城 拉 萨

1.在巅峰之城,听色彩的流淌
有一座城,在3650米之巅,有1300年之久,每年沐着3000多小时的日照,恍若光亮透彻的高原珍珠,散发着圣洁无邪的灼热光芒。
没错,这就是拉萨。
拉萨古称“逻娑”、“逻些”,藏文意为“羊土”。相传,拉萨昔为沼泽地带,文成公主进藏初建大昭寺时曾用山羊负土填平而得名。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定都逻娑。到9世纪改称拉萨,意为“圣地”、“神地”,并沿用至今。随着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宗教的兴盛,逐步兴建了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此后的1300余年间,经过执政者不断经营,在拉萨河谷平原上形成了以宫殿、佛堂、民居为主的独具特色的历史名城。现今拉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544平方公里。辖7县1区,总人口4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近14万,有藏、汉、回等3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地处拉萨河谷肥沃阶地上,南北山地夹峙,呈东西带状分布,地势由东向西倾斜。这个奇迹般的城市,气势恢弘的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交相辉映,面色古铜的藏民和各种肤色的游客充斥着街道和庙宇,他们如此奇妙地构成了一个色彩无比复杂的画面。
在拉萨,每一个镜头望出去,都是极具深意的画面。
比如,布达拉宫。
作为昔日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和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布达拉宫是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这座无与伦比的神宇宫阙被誉为世界十大杰出土木石建筑之一,集中体现了西藏建筑、绘画、宗教艺术精华,所藏的大量历史宗教文物亦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价之宝。
当我的双脚踏上布达拉宫山脚下那巨大的花岗石阶的时候,我在内心默念:这世界上最高的宫殿群,它神秘、肃穆、伟岸、傲立尘世;它荟萃世间最美好的珍宝和最伟大的心灵,它无视一切世俗的价值……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我抬脚进入了这个奇迹,也进入了一个色彩的天堂。
东大殿的壁画“照镜子”就是个例子。
“照镜子”故事的主人公是另一位著名的唐朝入藏公主——金城公主。藏史记载,藏王赤德祖赞有一太子,名叫江察拉温,“容颜妙好,恍如天人”,长的英俊潇洒。藏王想仿效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唐都,去迎请金城公主。唐皇问公主是否愿意,公主并不作答。原来公主有一面神奇的宝镜,可以照见未来和远方的事物,便取出来观察。她从镜中看到吐蕃雅隆地方非常富饶美丽,太子也极为威武英俊,因此便满信欢喜,就答应来吐蕃了。谁知太子在迎接公主的途中打马奔驰,不幸落马而死。金城公主从宝镜中看到此景,不禁万分悲痛,镜子从手中脱离下来,摔成两半,就是日月山。而后,她决定“无论苦乐,仍当来藏也”。
这幅壁画色彩丰富复杂,几乎可以说用尽了你能想像的所有颜色。但它的意思是如此单纯,就是人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向往。貌美如花的公主在看到太子落马时黯然神伤,她捂上了眼睛,宝镜珰琅落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其实在走着一个自以为是的怪圈:轻信自己的眼睛和经验,只站在自我的立场,往往在最得意轻狂的瞬间,被促不急防地一剑穿心。
公主的泪水有很多种颜色构成,饱满绚烂如一条河流。在这一刻,她唤醒了我无比沉重的愧悔和自省,我何尝摔碎过自己的“宝镜”,听从心灵的指引?
如果说布达拉宫因充斥了世界上所有的颜色而厚重深远,那么哲蚌寺则因纯净无垠的白色俘获所有虔诚的心。
哲蚌寺,黄教六大寺中规模最大的寺院,就象它的名字“雪白的大米高高堆聚”一样,这座寺院由一群重重叠叠的白色建筑群体构成,宛如一座洁白美丽的山城。和这个洁白所在相称的是另一个让人动容的“雪顿节”,这个源于哲蚌寺的节日,每年藏历六月十五到六月三十日,该寺所有的僧人都要按规定在寺内坐夏,不能随意外出,以免踏死孵化不久的幼虫。“坐夏”期间寺庙的施主便来奉送酸奶,表示慰问和祝福。在五世达赖驻锡哲蚌寺时,许多藏戏团体还来为僧人演出,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固定节日,一个奉献酸奶和表演藏戏的节日。
一个朴素洁净如同雪山和酸奶般的节日让我激动。更让我激动的是,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在西藏达成了神旨般的默契,没有人怀疑这一切的意义,信仰就是全部。
信仰就是安心。

6_16_.jpg (169.33 KB, 下载次数: 36) 设为封面

6_16_.jpg

7_1_ 拷贝.jpg (203 KB, 下载次数: 35) 设为封面

7_1_ 拷贝.jpg

1003-1圣城拉萨.jpg (183 KB, 下载次数: 40) 设为封面

1003-1圣城拉萨.jpg

2-1-01.jpg (198.24 KB, 下载次数: 35) 设为封面

2-1-01.jpg

6_18_.jpg (191.5 KB, 下载次数: 38) 设为封面

6_18_.jpg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8-14 03:09:55 只看该作者
拉萨

10_4_.jpg (187.43 KB, 下载次数: 42) 设为封面

10_4_.jpg

10_3_.jpg (198.92 KB, 下载次数: 37) 设为封面

10_3_.jpg

8_26_.jpg (178.56 KB, 下载次数: 29) 设为封面

8_26_.jpg

8_5_.jpg (179.57 KB, 下载次数: 30) 设为封面

8_5_.jpg

2.jpg (208.97 KB, 下载次数: 34) 设为封面

2.jpg
地板
发表于 2008-8-14 08:24:40 只看该作者
强!
6#
发表于 2008-8-14 09:09:03 只看该作者
很精彩,楼主费心费力了。
7#
发表于 2008-8-14 09:19:44 只看该作者
大气.辽阔.高原色彩浓厚.
8#
发表于 2008-8-14 09:32:40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特别是文章,顶!羡慕楼主的经历。
9#
发表于 2008-8-14 09:40:41 只看该作者
做个长帖吧
10#
发表于 2008-8-14 09:51:27 只看该作者
精彩的西藏风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

GMT+8, 2024-6-19 05:57   © 2001-2012 Comsenz Inc. |Archiver|Horizon MEDIA ( 沪ICP备14046712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014号

Processed in 2.26097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