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管理员
查看: 996|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0210---------寂寞的蔓菁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帖主
发表于 2011-2-10 18:27: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其他村子差不多,这里也曾闹过土改,斗过地主;大跃进时,为超美赶英,村里人砸过自家吃饭的铁锅,送去炼了钢;"文革"中,这山沟里也没消停过,大家一道奋起批判"封资修",折腾过乡镇一级的"走资派";再后来,集体种粮修梯田,学大寨......山沟沟里几百号人口的蔓菁村,确实红火过好一阵子.
    谁也记不清从哪年开始?吃水难,行路难,山里娃上学难,让这里的人呆不下去了,逐年开始陆陆续续往外搬.不久,庞大爷一家最终被全村人彻底遗弃,老两口成了这里最后的"守望者".没人住的村子,衰败起来快得很.几年下来,村子里到处野草丛生,残檐断壁,苍凉啊。难道庞大爷一家不想着搬走吗?说实在的,他们老两口早已经没有任何能力把自己搬迁到山外面那宽敞,豁亮的世界里去了.他们只能苦苦的厮守在这片黄土坡上的山洼洼里.春去秋来,年复一年忍受着各种磨难,在荒野中默默地熬过自己最后的余生。
    是不是有人说我描写的也太悲惨了?绝非危言耸听.不信你就自己去看看,最好在那里陪老两口住上一夜,亲身感受一下?
   
    年前就说过一定去趟蔓菁村.虽然计划是这样,直到初六才动身.记得去年,庞大爷患眼疾,看东西模糊.估计是老年性白内障,便和朋友们凑了几个钱,让他看病,也不知道现在如何?
    村口,黄土堆上隆起的一座破房,颤巍巍的竖在那里,等待着日晒雨淋后的最终坍塌.从砖堆里钻出来的那棵老树,拼命把枝枝杈杈伸向天空,索取着阳光雨露.一切都是死气沉沉.从这里进去,爬一个小坡.往右拐弯,你便可以看到生命的迹象,全村房顶上唯一冒烟的地方.
    庞大爷家门上的对联是虎年过年时,我送给他们的.贴剩下的老两口没舍得扔,兔年派上了用场.庞大爷1933年生日,老伴儿比他小几岁.地道的农民,种了一辈子庄稼.如今七,八十岁了,也没落下啥的积蓄,仍旧还在靠种地活着。平日里用的油盐酱醋是从院子里那几只母鸡屁股里抠出来的蛋换下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还是穷的贫困潦倒?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去描述?
    我们的"入侵",打破了村里的寂静,惊动了院里的鸡,"咯咯咯"四处乱飞.老两口闻声从窑洞里走出来迎接.
    庞大爷热情的把我们让到窑洞里,一边用感激的话语说自己眼睛好多了,一边要给我们煮挂面吃.老伴却在一旁咬牙切齿,喋喋不休的对我们叨叨.昨晚黄鼠狼叼走了两只下蛋的母鸡,可恨呀,可恨.要知道,那窝鸡可是她的命根子.
    窑洞里没有电视可看,没有收音机可听,窑洞里没有任何电器,几乎与世隔绝.唯一能看到的就是窑洞顶上那盏节能灯.就这,老两口怕费电,平日里根本舍不得点,天稍稍擦黑,便钻进被窝里等着天亮.墙上早已过时的年画和报纸,随着年代的流逝,慢慢在岁月中褪色,只有炕上那只窜来窜去的猫和老两口早晚相依为命......
    好歹炕沿上摆着几个花馍成为迎接兔年的见证.把两只红枣分别嵌在被扭曲成凹状的面里,蒸熟后形成的"艺术造型",顽强的在这破土窑洞里显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估摸着,这粗糙的手艺也是庞大爷的老伴儿做姑娘时学来的.
   
    老人身边一儿一女。女儿嫁到县城边,俗话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指望不上。儿子在外打工,前年成家,得一子后,日子过得紧巴巴,刚够养活自己。一年中,春耕秋收,儿女们有空就回来帮个忙。年根底,儿子,闺女分别回来露一下面,帮着干些活.小小窑洞和那老土炕,容不下更多的人.他们每次回来,不久便离开。这不能说儿女们不孝吧?
   
   
   “有吃有喝的,这样的日子过惯了.我们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
    在这山窝窝里,老两口要是有一个生了病,尤其是突发病,谁能把他们从山上抬下来,送到几十里以外的县医院?这是庞大爷最最担心的.
    我们帮助庞大爷老两口,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有多高的思想境界?那才是瞎扯淡.献一份爱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仅此而已.我相信,凡是有些良心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便会不由自主地伸出援助之手.蔓菁村孤独的"守望者"虽然属于个别现象.但是在这片黄土地上,更多村子里,由于外出打工的儿女们不在身边,村里老人们大都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日子.空巢老人生存现状已成为我们无法避开的社会问题。

DSC_012.2.jpg (139.89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12.2.jpg

DSC_011.jpg (133.33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11.jpg

DSC_010.jpg (158.01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10.jpg

DSC_010.2.jpg (148.84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10.2.jpg

DSC_009.jpg (166.44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09.jpg

DSC_007.3.jpg (163.41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07.3.jpg

DSC_007.1.jpg (141.37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07.1.jpg

DSC_007.0.jpg (137.84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07.0.jpg

DSC_006.jpg (134.8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06.jpg

DSC_006.2.jpg (144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06.2.jpg

DSC_006.0.jpg (135.37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06.0.jpg

DSC_005.jpg (132.73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05.jpg

DSC_005.1.jpg (114.63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05.1.jpg

DSC_004.jpg (119.43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04.jpg

DSC_003.0.jpg (133.9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03.0.jpg

DSC_002.jpg (130.73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02.jpg

DSC_001.jpg (182.25 KB, 下载次数: 0) 设为封面

DSC_001.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投票投票 踩
沙发
发表于 2011-2-10 18:52:27 只看该作者
生动有语言的好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椅子
发表于 2011-2-10 21:03:48 只看该作者
敲着人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2-10 21:14:02 只看该作者
纪实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2-10 21:51:57 只看该作者
非常喜欢楼主这种题材的作品,侵透了作者的感情,非常的打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2-11 00:47:47 只看该作者
那口井,估计也只有这两位老人在用,平时似乎是用石头盖住井口.打水的时候才把石头移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2-11 10:08:16 只看该作者
贫瘠的山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2-11 10:13:43 只看该作者
贴近生活的好纪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2-11 11:16:30 只看该作者
好片要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2-11 11:28:1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

GMT+8, 2025-7-17 06:27   © 2001-2012 Comsenz Inc. |Archiver|Horizon MEDIA ( 沪ICP备14046712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014号

Processed in 1.838498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