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千多年前成都的少城,到了清代被称为“满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染指商务买卖。靠每年少城公园(今天的人民公园)春秋两季的比武大会,论成绩优异领取皇粮过日子。岁月风雨之中,如今的少城只剩下宽窄两条巷子。宽巷子和窄巷子就位于成都市古少城区域内的,是成都遗留下来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成都建城的历史有两千多年了。如今,许多成都人知道城中有一处地方称为“少城”。
辛亥革命以后,拆除了少城的城墙,一些达官贵人来此辟公馆、另宅,使得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
旧时的宽巷子、窄巷子,你会为那里留下来的文化元素所慨叹。在这刻满岁月印痕的老街老巷中,值得注目的还是那里现今居住的形形色色的人家。青砖墙,四合院,高门楼,花墙裙,既有南方川西民居的的特色,也有北方满蒙文化的内涵。这里墙上古人留下的拴马石告诉人们,这里曾经住着大户人家。这里不同的大门装饰,告诉人们过去这里住户的门第区别。特别是老成都市民那种休闲雅致的生活韵味在这里体现的原汁原味。也只有成都人,也只有在少城老街宽巷子,“龙堂”才会应运而生,才别有情趣。
“满城”它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是成都33条清朝兵丁巷子中仅存的2条,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经过几年的改造。如今,宽巷子、窄巷子已经很难寻觅往昔的原汁原味,但你从那些保存下来的、修旧如旧的老墙、门洞、古树依稀看见成都原住民的生活状态。络绎不绝的中外背包客,穿梭于小巷。今天的宽巷子、窄巷子,已成为旅游者的天堂。
6月14日,备受成都市民关注的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完工,新建成的宽巷子、窄巷子步行街和45个院落开街,以“老成都的新名片,新成都的老客厅”亮相市民,同时传递汶川大地震后“成都旅游正式启动”的信息。
[ 本帖最后由 找矿人 于 2008-7-30 13:48 编辑 ] |
B002G.jpg
(188.87 KB, 下载次数: 70)
设为封面
B001G.jpg
(195.34 KB, 下载次数: 68)
设为封面
C004G.jpg
(184.19 KB, 下载次数: 73)
设为封面
C003G.jpg
(189.23 KB, 下载次数: 70)
设为封面
C002G.jpg
(187.46 KB, 下载次数: 70)
设为封面
C001G.jpg
(189.18 KB, 下载次数: 67)
设为封面
宽巷子FP_0005.jpg
(187.4 KB, 下载次数: 82)
设为封面
宽巷子FP_0004.jpg
(194.53 KB, 下载次数: 80)
设为封面
宽巷子FP_0003.jpg
(188.69 KB, 下载次数: 78)
设为封面
宽巷子FP_0002.jpg
(196.8 KB, 下载次数: 78)
设为封面
宽巷子FP_0001.jpg
(185.95 KB, 下载次数: 83)
设为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