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管理员
楼主: 西北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近川西——圆梦稻城亚丁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2:12:07 只看该作者
9月5日晨,距离日隆镇7公里外的长坪沟,是游览四姑娘山的唯一所在。
拥有三条沟的四姑娘山,长坪沟,海子沟,双桥沟坐落其间。如同贡嘎山坐拥的海螺沟,燕子沟一般,川西腹地的大山,依照地理特征,并不是山间出现的所谓的谷,而是沟,其间冰川发育最为甚者,当属海螺沟。是冰川隐含其间造成的巧合还是本身它仅仅是当地人习惯成自然的叫呢?似乎后者的概率居大。
29公里长的这条沟,傍着大山,或开阔或幽合在沿途为我们展现着自己的色彩。当一个多小时的行进,中巴载着我们到达一个又一个景点时,同行者中已经有不适状况,抬腕一看,海拔不知不觉又爬上3800米!
搭便车的一位藏族妇女此刻随我们一起下车,空旷的山野里,远远传来藏獒低沉而有力的吼声,穿过一片木头搭建的牛栏,来到她的家。经过了解才知道这里散居着几户牧民,他们的家在沟外,这里仅仅是夏秋放牧圈养的牦牛的临时居住地。拿出自己采摘的冬虫夏草,用生硬的汉语跟我们交流着,她的婆婆此刻招呼我们坐在温暖的火炉边,一边跟我们用手势对话,一边取下铝壶,一杯一杯为我们到热腾腾的奶——牦牛奶!先是出于礼貌尝试性的喝,入口乳味十足之外,从未有过的感觉!不同羊乳,平常的牛乳,更与奶粉冲泡的味道两样:香,浓,但不腻味,转眼就喝掉两杯。甚至同行的高山反应者事后也感到它的神奇功力,不适的症状在暖洋洋的牦牛奶中消除大半。
红杉林冰川、青绿色杉叶林、红景天,牛栏下铁链栓着的藏獒,细雨中牛棚下几只正在挤奶的牦牛,河流中的鸭子,还有矗立其中的枯树,时隐时现的远方山壁的雪线,这是幽合闭开的云雾衬托下的长坪沟留给我们的印象,也是四姑娘山留给自己的印象——此次无缘一窥蜀山皇后的真容,留待以后。真还有以后吗?在出沟的时候自己想。

CIMG2447.JPG (604.18 KB, 下载次数: 27) 设为封面

CIMG2447.JPG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2:17:03 只看该作者
出沟,沿着当年红军行走的路线一路西行,在一个赭红色雕塑建筑下停车:当年红一、四方面军“达维会师”就在这里,再由此前行,又一块标志横跨公路:丹巴美人谷欢迎您!我们就在历史和现实的转瞬交错中,在车轮滚动中进入小金县。
丹巴是否出美人不知道,但是,丹巴作为一个风景区,我们的旅程由阴天转晴天则是不争的事实。沿途独特的民居是那里的一大景观,梭坡古碉堡群散落在大江的两岸,看着那碉堡一般的建筑,远望似乎更有细长烟囱挺立的味道,据说那些东西经历的时间很久远,有的上百年了,这种碉堡式的建筑到底是出于军事还是其他考虑,考证中均语焉不详。在农家的走访在此感到边穷地区生活的不易——一江之隔的县城已经很有模样,而这里农家并不富庶,从家当和摆设看的出来,也从圈养的牲畜看得出。在平顶的房顶上,背倚奔流而去的江水和夹江而立的群山,我们留下第二次的合影。
当晚夜宿在小县城中,住宿条件要比在日隆好许多,是机关单位的家属院,一间三室两厅的大套房,相对于宾馆它似乎不上品,但是那种环境下,能睡好,有洗澡设施,足矣。

CIMG2379-1.JPG (396.91 KB, 下载次数: 36) 设为封面

CIMG2379-1.JPG

CIMG2490-1.JPG (465.52 KB, 下载次数: 62) 设为封面

CIMG2490-1.JPG
13#
发表于 2008-5-16 12:20:26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北红 于 2008-5-16 12:12 发表
9月5日晨,距离日隆镇7公里外的长坪沟,是游览四姑娘山的唯一所在。
拥有三条沟的四姑娘山,长坪沟,海子沟,双桥沟坐落其间。如同贡嘎山坐拥的海螺沟,燕子沟一般,川西腹地的大山,依照地理特征,并不是山间出现的 ...

这是楼主本人吗?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2:23:17 只看该作者

绚烂的阳光之旅——甲居藏寨

6日早晨,峡谷中感受夹江环山上行的愉悦,眼前看似雾气,远看已是白云的山间,唯有红白相间的水泥护栏不停的朝后闪动,才告诉自己这是在盘山公路上疾驶着。朝阳刚刚爬上峡谷对面的山峰,我们已经停靠在甲居藏寨的寨口。
非常有特色的丹巴民居中,甲居藏寨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漫坡一眼望去,星星点点在苍翠碧绿的主题背景下,一座座独立的藏居镶嵌其中。蓝天,白云,苍绿,还有褐红色的二层式藏族民居,映衬着山花和果树,被依山坡梯田般种植的玉米有序的分割开来,真是一幅远离尘世,遥居仙境的山水版图。国家地理杂志中有这里的风光图片,甲居藏寨配的上这个级别。
漫步在藏寨中,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生活的水准要比昨天看到的强,干净,整洁,划一,在寨子中最年长的一位老婆婆家做客,已经90岁的她给我们的印象非常深刻:黝黑、刀刻一般的皮肤,粗糙的手,岁月就是这样把沧桑印记在她的脸庞,蕴然和蔼的目光碰着来访者,不停的手搓着羊毛,用最原始的方式编纺着毛线,坐在门槛上自得其乐的那份怡然与安详,真如雕塑般印记在我们的脑海中,存留在相机的合影里。
阳光下的孩子,戏耍中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们,鼻涕,明亮的眸子,书包,课本,拼音字母的发声,这是寨子未来的希望吗?走出大山,融入新生活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在城市化浪潮遍袭农村的这个时代,他们是否真的愿意接受?不得而知。换位思考要是我们,宁可要这独特的美景,至于别的,再说了。
老婆婆的孙女是当地的导游,绛措拉姆,陪同我们走完寨子的返归途中,看到H君长臂触手不及的摘梨子动作,帮其拉拽梨树枝,结果一个趔趄满怀,H君香梨美人尽揽,一时间戏谑的玩笑声让人充满轻松,想想昨日梭坡古碉堡群的路上碰到的丹巴美女小石榴,B君的合影也曾招致的玩笑,真不禁感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古训是那么贴切自然:
待到来年九月八,故人重游美丹巴;甲居含笑梭坡影,石榴香梨萌新花。我们会再来吗?我们中的B君H君会再来吗?呵呵,还有那个摘下来的梨子,故事串串,轻松不断。

CIMG2503-1.JPG (509.79 KB, 下载次数: 37) 设为封面

CIMG2503-1.JPG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2:26:41 只看该作者

甲居藏寨

上图:)

A04-1.JPG (669.01 KB, 下载次数: 41) 设为封面

A04-1.JPG

A03-1.JPG (612.53 KB, 下载次数: 44) 设为封面

A03-1.JPG

A02-1.JPG (460.04 KB, 下载次数: 60) 设为封面

A02-1.JPG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2:31:46 只看该作者
下午2点半,沿江道路由于洪水冲垮而再次演绎借坡闯泥潭的好戏:大批车辆阻塞着,唯有越野车的四驱马力,在烂泥和坡石中颠簸而过,一个感觉:痛快!

CIMG2593.JPG (706.23 KB, 下载次数: 30) 设为封面

CIMG2593.JPG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2:37:06 只看该作者
下午4点,八美草原迎接我们,留在相机中的两幅田园风光和农妇弯腰耕作的照片,让人感叹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在那里似乎无处不在。
下午5点半,达到著名的塔公草原,而绿色山体背倚下的塔公寺,愈发显得庄重和静寂。山体上漫布的经幡,白白点点无计其数,把藏民的虔诚和祝福都写意一般挥洒在大自然的绿色中。但此刻我们的心情有些黯淡——W君身体不适,发烧了。

A59-1.JPG (562.42 KB, 下载次数: 54) 设为封面

A59-1.JPG

A07-1.jpg (509.28 KB, 下载次数: 33) 设为封面

A07-1.jpg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2:39:08 只看该作者
劳顿?着凉?抑或别的原因?反正,躺坐在suv中的W君面色并不好看,随身携带的药很多,但这个海拔谁都不能保证随身的药能抑止住病情,毕竟时刻提醒我们的环境是:高海拔!
疾驶的越野车,那时抛开一切游兴,赶在天黑前一定要到达新都桥,到达那个环形旅行的交汇点,那个被称为摄影家天堂的所在。阴沉的天不知什么时候变成刷刷的雨点,由小到大,在两旁白杨的柏油道上朝南奔驰的svu,眼帘中扫进的是金灿灿的牧草,收割过的草地,散落其上的牦牛,马,。。。而渐行渐冷的气候,不合时宜的出现在此刻,老实说就一个想法:赶紧到新都桥镇再说!
镇医院成为我们此行最最难忘的一个所在,不在它的美丽或者医术,不在它的海拔或者艰险,而是考验我们意志力的节点。都说任何事情没有后怕,唯有想起来才后怕——当时,如果同行者高烧不退或者病情加重,无论谁都会面临一个抉择:前进还是留守?如果留守还不能抑止病情怎么办?!
老天有眼垂青这六个同行的驴子,在经过输液和观察治疗后,W君挺过这个关口,退烧转好!寒冷而条件相当差的一夜,3300海拔的新都桥镇我们这样度过。

A52-1.JPG (528.54 KB, 下载次数: 43) 设为封面

A52-1.JPG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2:42:50 只看该作者

9月7日

“07/09/05  06:13——马上出发前往稻城。今天要行程12小时,六组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最高4653米。走近川西行动代号:攀登新高峰!”
清晨6点13分群发给上海几个亲友的这条短信,我一直保存着。不仅是对那段时光的追忆也是游程中最出彩的篇章闪回。寥寥几句话,已经把这次到目前为止的旅行勾勒出一个大致了:挑战自然,挑战自我,在困顿和艰辛中去品味属于我们的快乐!
6点47分,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被踩在车轮下;
11点,海拔4649的剪子弯山被通过;
12点42分,海拔4718的卡子拉山被通过;
15点10分,海拔4014米的号称世界最高的县城之一的理塘通过;
16点48分,海拔4696的兔儿山被通过;
17点,海拔4500米的海子山地区被穿越——“海子山位于理塘和稻城两县之间,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面上,3287平方公里内都是第四纪冰期留下的古摒体遗迹:花岗岩漂砾和形态各异的冰蚀岩盆(湖泊)。它们就是赫赫有名的“稻城古冰帽”,是青藏高原乃至世界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古冰帽遗迹。当全球气温回升,间冰期来到时,冰帽消融,那些冰蚀洼地、岩盆在融雪和积水的作用下,就成了湖泊。这里的山原面上有1145个这样的海子,冰帽区因此得名。”
置身在海子山,满目尽是苍凉和壮美,仿佛自己来到了古战场,进入一个史诗般的大自然画卷。无尽出现在视野中的就是石头,为冰川消磨的光滑表象的石头。巨大的石头阵就好像两军对垒之后的全景,残破但恢弘,醒目而博大,那里似乎生命已经停滞,唯有蓝如天柔如丝的镜子一般的海子,让高原荒蛮的硬朗冷峻立刻变的生动不再死寂;唯有一根接着一根的电线杆在山原中的远去还有脚下延伸的公路,才显出全自然中人的痕迹。
川西的山,与其说是山峰,不如说是山地,山原,或者说是茫茫草原构成的高山牧场。翻越的六组山中,叫得上名字的,在盘山公路上有显著标志的如上所述。而车载着我们通过那个高度时候,开始还愕然——怎么没有峰?后来司机解释才知道,很多山严格意义上是山岭,车子可以直达并翻越,著名的卡子拉兵站建在卡子拉山顶,平缓而广阔。海拔4700米的兵站就在公路左近,连雷达的网状都非常清晰。
车阻雅江是当天上午穿山越岭行程中一个写实。
雅江,一个县城,因为雅江而的名,是连接新都桥与理塘的要道,在318国道上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条东西走向道路的畅通,尤其是在春秋多雨季节。此次出行屡屡推迟的原因,是天气预报雅江的洪水造成的路途塌方。人算不如天算,当躲开八月底的洪水到达雅江边上时候,还是没有躲过刚冲垮道路的这一劫。
翻越高尔寺山之后不久进入雅江,但沿江的排队等待花费了近两个小时,在抢险车开道疏通后,才穿过洪峰肆虐的道路现场,非常艰险的继续上路。有图片为证。
新都桥-雅江-理塘-稻城,先西行,再南下,出海子山,进桑堆,著名的红草地景点前停车留影。路边不起眼的水塘,此刻染色一般布满红红的水草,背后的杨树,镌刻在远山山体上藏文,蓝天白云下,取景器里快门闪动出当天跋涉中最养眼的瞬间。19点一头跨上稻城大桥,13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在这里为朝圣般的旅途划上休止符:稻城,我们来了。
20#
发表于 2008-5-16 12:43:48 只看该作者
甲居藏寨-------------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真的叹为观止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

GMT+8, 2025-8-8 07:01   © 2001-2012 Comsenz Inc. |Archiver|Horizon MEDIA ( 沪ICP备14046712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014号

Processed in 1.76714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