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陆   注册
查看: 97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石头岛上的教堂——圣米歇尔山 (Le Mont-St-Michel)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帖主
发表于 2008-8-4 18:50: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文豪雨果曾说:“圣米歇尔山对法国如同大金字塔对埃及一样重要。




而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没来过圣.米歇尔山就不算到过法国。




为什么圣米歇尔山 (Le Mont-St-Michel) 令人如此心驰神往?当然是由于除了其美丽的建筑和其悠久的历史, 还有那神秘的有节奏的潮涨与潮落,日出与日落, 红嘴鸥的鸣叫, 还有那长满草的细纱……人们喜爱圣米歇尔山, 却不能对其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岩石与海湾是连成一体的。这就是为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         




圣米歇尔山 (Le Mont-St-Michel) 是一个方圆 900 米, 高 80 米的花岗岩岛, 通过一个于 1877 年修建的堤坝与大陆相连。海湾已经部分填满, 圣米歇尔山周围通常是被广阔的沙滩所包围。在海水潮夕的作用下, 河水的入海口总是发生迁移, 比如: 赛河 (la See), 赛律纳河 (la Selune) 和古埃斯侬河 (le Couesnon) 河流入海口。



古时,这里是凯尔特人祭神的地方,公园8世纪,圣米歇尔神父在岛上最高处修建一座小教堂,奉献给天使长米歇尔,成为朝圣中心,故称米歇尔山。公元969年在岛顶建造了本笃会隐修院。1211-1228年间在岛北部又修建了一个以梅韦勒修道院为中心的6座建筑物,具有中古加洛林王朝古堡和古罗马教堂的风格。岛上还现存有11世纪罗马式中殿和15世纪哥特式唱诗班席,13-15世纪的部分城墙和哥特式修道院围墙等。  




圣米歇尔山经大自然的造化,使它本身就是世界的一大奇观,而山上的古迹修道院和大教堂则在基督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圣米歇尔大教堂的建造,从1017年投下第一块基石到1080年落成,持续了60多个春秋。教堂分祭坛、耳堂和大殿三个部分。由于高低不平的山顶无法提供宽阔平整的地基,人们便沿山坡修筑了几处建筑使教堂修建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大教堂呈十字形,而祭台、耳堂和大殿下的墓穴或祈祷间实际上也成了罗马式建筑工艺的杰作。




教堂的正面是建有三扇拱门的大门廊,从门前的平台上即可俯瞰大海。教堂集罗马与哥特建筑艺术于一身,大殿为典型的罗马风格,其穹顶的开间多达7道,两侧的拱门式长廊之上的楼廊砌有罗马式的拱窗,以保证教堂的通风与采光。与大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哥特式的三层圆形祭坛,祭坛周围的回廊不带祈祷室。这种教堂的风格在诺曼底一带很有代表性,曾经风靡一时。    




就中世纪的水平而言,圣米歇尔山大教堂顶部开间的匀称布局与颇具立体感的垂直分隔、大殿与耳堂之间宽大的连拱,以及楼廊上饰有雕刻物的门窗,都展现着建筑师们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造形艺术水准,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大教堂建成以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朝圣者,把对大天使圣米歇尔的崇拜推向了巅峰;圣米歇尔山也更是披上了神奇的面纱,在诺曼底无数教徒的严重无异于东方的耶路撒冷。由于圣米歇尔的无限感召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一直是这一广大地区行政管理与精神统治的支柱。





从13世纪开始,法兰克王国的王权得到了加强,加佩王朝的腓力二世在教士们的鼎力支持下,开始了统一国家的征伐和加强中央集权。




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因为新文明的介入而迅速发展起来。在不到25年的时间里(1204-1228年),人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最终形成了当今“西方奇迹”的宏伟规模。    




修道院虽然经诸多建筑师设计,但依然保持着朴实无华、古色古香的格调,令人无处不感受到本笃教徒那静思冥想、严苛简朴的苦行僧生活。
    



整个修道院分为3层,被一堵高墙隔成两部分,共有6座建筑物。修道院的公共入口在东南角,接着是接待室和食品储藏间。二层有一间带有两个壁炉的会客厅,会客厅顶部也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气魄,呈宽阔的穹顶形,并有交叉拱肋加固;另一间结构相同的屋子专供修士们从事誊写手稿等脑力劳动,以及冬季取暖,相传路易十一确定了圣米歇尔山的神品级别之后,这座大厅便更名为骑士殿。




在修道院的第三层,与修道士的用膳室紧紧相连的,便是那西方奇迹的精华所在,即内院及其回廊。它们被二层的花岗岩墙垛或巨型石柱支撑着,近看恍若镶嵌于大教堂之上,远眺则犹如悬浮于天水之间,其景致之壮观,好似天上庭院。与内院相映成趣的回廊又是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精品,其圆柱看似纤圆脆弱,但实际上它们却支撑着回廊那专看风景的页岩大屋顶。




廊柱的排列错落有致,其梅花形的格局使柱头是对角拱顶的台基,从而形成了柱林之上的连拱廊。如此廊中有廊的布局,足以反映出设计者的聪明。内院与回廊面朝大海,背靠教堂的北大殿。




这里是修道院最隐秘的地方,外人不允许越雷池一步,只有修士们才有资格自此拾阶进入,而今游客们却可以随意进出,欣赏这里的隐秘与美。 




圣米歇尔山所处的圣马洛湾以涨潮迅猛闻名遐迩,最高潮与最低潮时海平面的落差高达15米。由于海湾深水区不多且底部平坦,退潮时大海距离岸边有15至20公里。通常涨潮的速度相当于一个人的步行速度--每小时4公里,顺风时速度则增加到每小时30公里。







因为圣马洛海湾潮水如此"善变",流传着许许多多可怕的故事,比如,会追赶骑士的涨潮,在巨大的流沙中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满载货物的马车,陷入淤泥不能自拔而悲惨死去的旅人,等等。




据说在1337年至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中,曾有119名法国骑士躲避在修道院里,依靠围墻和炮楼,抗击英军长达24年,靠的就是它的天险,每天作战就只要守住半天,当潮水上来时,敌人就不敢再犯,而使得守军得以休养生息。



潮水落差巨大,涨潮时速度惊人,如今,许多游客就是冲着这潮汐的声势而来。过去,整个岛屿曾被海潮淹没过,许多来此朝拜的人因此而丧生。在岛的入口处,设有海潮涨落的时刻牌,涨潮时不允许游客到海滨游玩。最大的海潮到来时,退到18公里之外的潮水,会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奔涌而来。




很多年来,涨潮时再也没有淹没整个岛屿,不过,如果有一天曾淹没西西森林的海啸再次奔涌而来,或许会再现昔日的景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投票投票 踩
沙发
发表于 2008-8-4 20:12:13 只看该作者
非常很漂亮,不同光线不同角度的教堂,谢谢分享

[ 本帖最后由 感觉阳光 于 2008-8-4 20:16 编辑 ]
椅子
发表于 2008-8-4 20:13:31 只看该作者
学习,长见识,我刚也转了一贴,
板凳
发表于 2008-8-4 20:14:35 只看该作者
LZ再发一遍到建筑版好不好?
地板
发表于 2008-8-4 21:26:08 只看该作者
好片
6#
发表于 2008-8-5 00:10:33 只看该作者
好光影,好构图!
7#
发表于 2008-8-5 16:43:40 只看该作者
好图,欣赏
8#
发表于 2008-8-5 16:54:21 只看该作者
好片及羡慕
9#
发表于 2008-8-5 20:54:12 只看该作者
美景美片!
10#
发表于 2010-1-11 17:18:56 只看该作者
非常壮观漂亮的教堂,光影很细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

GMT+8, 2024-5-19 03:30   © 2001-2012 Comsenz Inc. |Archiver|Horizon MEDIA ( 沪ICP备14046712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014号

Processed in 2.01368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